“為什麼一些腫瘤病人從生物學角度看, 已經沒有理由繼續生存, 而他卻偏偏活得很好, 甚至奇跡般地康復”, “為什麼一些腫瘤病人從生物學角度來看, 腫瘤的惡性程度不高, 根據他的身體狀況還能生存幾年, 但又偏偏很快死亡”。
對於這類問題,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 人們已能從生物學機制闡明心理因素對腫瘤發生、發展、治療、轉歸、康復等的影響。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 我們發現, 注重對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有助於延長病人生存期, 有益於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質。
一、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惡性腫瘤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是恐懼、緊張、憂鬱、情緒低落, 這些將直接影響病人生存品質。 針對這些負性心理反應, 我們非常注重病人的心理調適。
2001年秋天, 省腫瘤醫院血液科住進一位姓王的女性淋巴瘤病人, 住院後她害怕家人拋棄她, 社會嫌棄她, 不思飲食, 總是哭哭啼啼, 對治療和生活喪失信心。
醫護人員主動與她交談。 告訴她:腫瘤並不等於死亡, 隨著科學不斷發展, 治療腫瘤的方法會越來越多, 只要有信心, 奇跡就會出現……通過幾次談心, 這位病人很快堅強起來, 積極接受治療, 如今過上健康人的正常生活。
二、最大限度地關心病人
對於腫瘤病人的關心應是多方位的。 病人患病後, 日常生活發生很大改變。 他們脫離以往習慣的學習、工作崗位而感到孤獨、無聊等,
醫護人員、家屬要一起配合, 使病人儘快適應新環境, 培養好的就醫心情、好的自我調適能力想好康復行為, 根據病情安排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喚起病人的生活勇氣。
三、用愛心喚起病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病人得了病, 除要求醫務人員提供精湛的醫術, 更需要的是愛心。 現代醫學證明, 一個人處於愛與被愛的時候, 體內免疫功能處於活躍狀態, 使健康人不得病或少得病, 使病人易於康復。
身患淋巴瘤的小晉雲, 在省腫瘤醫院血液科住院期間得到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 不但奇跡般地康復了, 還和醫護成了好朋友, 出院時留下一封信說:“是血液科的全體醫護人員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