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體檢項目有哪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檢查這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常見也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了, 我們感覺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就需要上醫院檢查身體, 那麼大家知道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體檢項目有哪些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 告訴大家如何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體檢專案有哪些

1、血常規

血色素

想要檢查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需要檢查血常規, 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早期血色素正常, 病程久者, 可出現貧血, 貧血的嚴重程度與類風濕活動度一致, 貧血程度愈重, 病變的活動度也愈高。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併發貧血的原因不十分清楚,

可能與造血原料鐵降低有關。 此外, 此類患者長期服用抗風濕藥物, 影響食欲, 影響胃腸道的功能, 使營養成分攝入減少或吸收不良, 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 服用抗類風濕藥物應在飯後服用。

白細胞

大多數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因為疾病的原因, 導致自身體內的白細胞增多, 尤以小兒顯著。 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增多, 出現明顯核左移。 用激素過程中白細胞升高;重症、晚期、病變進展, 特別是伴有嚴重貧血和用免疫抑制劑時, 白細胞可明顯減少。

血小板

血常規中還會有血小板的檢查, 因為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成分, 與凝血關係尤為密切。 正常人血小板數目為(100-300)*109/L(即10萬-30萬/mL)。 32%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尤其在疾病活動期,血小板常常明顯升高,甚至可高出正常值1-2倍,

病情緩解後可恢復至正常水準。 醫生可將這項檢查, 作為疾病活動的實驗室指標之一。

2、血沉

血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經常做的一項檢查。 80%左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在活動期血沉增塊。 因此, 血沉可作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的一項實驗指標。 患者病情恢復時, 血沉可以下降。 對關節炎患者而言, 血沉增快往往是關節及相鄰組織炎症反應以及高球蛋白血症的結果,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嚴重性與活動性。 另外, 經過”療病情緩解後, 血沉往往可以下降, 所以檢查血沉還可作為觀察療效的一項指標。

3、血清粘蛋白

血清粘蛋白,

簡稱粘蛋白, 占血清總蛋白量的1%, 糖蛋白的10%。 血清粘蛋白是α1球蛋白的組成部分, 炎症時血清中含量增多, 系結締組織基質糖蛋白分解結果。 正常值:血清唾液酸測定法, 平均值為43.6±5.8mg/分升;聯苯胺試驗測定法, 平均值為0.2-0.4光學密度單位。

類風濕時升高, 可達0.4-0.6光學密度單位, 升高率為67%~84%。 血清粘蛋白的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 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標之一, 但比血沉準確。 類風濕急性期明顯增高, 且與血沉增快相平行。

4、類風濕因數測定

類風濕因數, 實際上是血清中的一種免疫球蛋白,因於二十世紀40年代初發現時, 主要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病人, 至今仍一直沿用這一名稱。 現在已經知道, 類風濕因數是人體產生的一種針對體內變性免疫球蛋白(IgG)的一種抗體。

80%左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血清中出現類風濕因數,因此臨床上常對關節炎患者進行此項檢查, 將它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條件之一, 並用於和其它原因的關節炎進行鑒別。 類風濕因數的活性與其構成成分的三種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有關, 結合點均在變性IgG的重鏈FC段上。 類風濕因數無種族特異性。 由於IgM型類風濕因數具有高凝集特點, 易於測定,故標準試驗主要是測定IgM型的類風濕因數, 臨床常用下述三種方法進行測定。

(1)乳膠凝集試驗

此法較簡單。 用有生物特性的聚苯乙烯乳膠小球(直徑為0.8左右)配成1%濃度的液體, 以丙種球蛋白使乳膠顆粒致敏。 由於丙種球蛋白中有IgG, 故遇類風濕因數陽性血清即結合,

乳膠顆粒也凝集成為大的粒子而產生可見的沉澱粒子。 國內資粒報導, 凝集的血清效價在1:20以上即為陽性。

(2)致敏羊紅細胞試驗

此法為經典的類風濕因數試驗。 其原理是在亞凝集效價的抗羊紅細胞抗體致敏的羊紅細胞懸液中, 加入不同濃度類風濕因數陽性病人的血清。 當類風濕因數與免疫抗丙種球蛋白結合時, 在懸液中的致敏羊紅細胞即發生凝集, 使懸液產生可見的凝塊, 凝集的血清效價在1:160以上即為陽性。

(3)曙紅乳膠法:此法簡便

其方法是在曙紅r物質和空白乳膠配製成的溶液中, 加入類風濕因數陽性的血清, 利用它產生的凝集反應而得到陽性結果。 此法原理尚不明, 但正常類風濕因數陰性的血清和曙紅乳膠相遇不發生凝集。

另外,類風濕因數陽性還可見於極少部分正常人和部分老年人。因此類風濕因數陽性不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還需結合臨床。用現代方法檢查類風濕因數,約20%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類風濕因數陰性,類風濕因數的出現最快需在類風濕發病後3周,所以類風濕因數陰性也不能認為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5、C-反應蛋白測定

對於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有多種發病類型,關節受累數、關節外器官損害情況各不相同,有時僅憑臨床表現不一定能反映出來,系統地動態地觀察C-反應蛋白有助於判斷。一般說來,如果C-反應蛋白持續呈現增高,很可能是全身型多器官損害的類風濕關節炎,更應積極治療。

因此,C-反應蛋白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診斷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説明判斷炎症情況;二是瞭解器官受累的範圍,即病變僅局限於關節,還是有關節外的器官損害。千萬不能將C-反應蛋白在正常範圍時,輕率作出否定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6、尿液和腎功能檢查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治療藥物後是否會影響腎臟,進行尿液的檢查至關重要。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本身對腎臟影響很小,腎臟若出問題大多與服用的”療藥物有關。評價腎臟功能常用兩個指標:肌酐和尿素氮,它們的結果說明腎臟是否有效地濾除身體裡的各種毒素。有時醫生會讓病人留下24小時的尿,抽少量血液,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計算腎臟的清除功能。同時,這些檢查也用來監測藥物對腎臟的影響。

7、抗鏈“O”測定

抗鏈“O”是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的簡稱。鏈球菌溶血素“O”是鏈球菌的重要代謝產物,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病人在感染鏈球菌1周以後,體內便可出現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4~6周達到高峰,並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因此測定抗鏈“O”可以間接反映人體有無鏈球菌感染史。正常值小於400單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抗鏈“O”一般不高,但90%的活動性風濕性關節炎抗鏈“O”效價增高,因此常用於兩者急性炎症期的鑒別診斷。

如何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1)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不要臥居濕地等。另外,勞動或運動後,不可趁身熱汗出未幹便入水洗浴;有些職業是工作在水濕潮寒的環境中,如漁業、井業、露天作業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墊褥、被蓋應勤洗勤曬,以保持清潔和乾燥;勞動汗出,裡衣汗濕後應及時更換洗淨。

(2)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未經過體育鍛煉者要強的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練氣功,打太極拳,做保健體操,做廣播體操等均能增強機體抗風寒濕邪的能力。《內經》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3)預防和控制感染

類風濕關節炎預防?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鼻竇炎、咽峽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所以,預防和控制體內感染病灶業適逢重要。

(4)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方式。過渡疲勞,正氣易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的恢復期,但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5)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本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心理狀態異常如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渡悲傷而誘發;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重要意義。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以及預防方法,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是更加瞭解了呢?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大家哦!最後,小編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哦!

另外,類風濕因數陽性還可見於極少部分正常人和部分老年人。因此類風濕因數陽性不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還需結合臨床。用現代方法檢查類風濕因數,約20%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類風濕因數陰性,類風濕因數的出現最快需在類風濕發病後3周,所以類風濕因數陰性也不能認為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5、C-反應蛋白測定

對於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有多種發病類型,關節受累數、關節外器官損害情況各不相同,有時僅憑臨床表現不一定能反映出來,系統地動態地觀察C-反應蛋白有助於判斷。一般說來,如果C-反應蛋白持續呈現增高,很可能是全身型多器官損害的類風濕關節炎,更應積極治療。

因此,C-反應蛋白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診斷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説明判斷炎症情況;二是瞭解器官受累的範圍,即病變僅局限於關節,還是有關節外的器官損害。千萬不能將C-反應蛋白在正常範圍時,輕率作出否定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6、尿液和腎功能檢查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治療藥物後是否會影響腎臟,進行尿液的檢查至關重要。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本身對腎臟影響很小,腎臟若出問題大多與服用的”療藥物有關。評價腎臟功能常用兩個指標:肌酐和尿素氮,它們的結果說明腎臟是否有效地濾除身體裡的各種毒素。有時醫生會讓病人留下24小時的尿,抽少量血液,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計算腎臟的清除功能。同時,這些檢查也用來監測藥物對腎臟的影響。

7、抗鏈“O”測定

抗鏈“O”是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的簡稱。鏈球菌溶血素“O”是鏈球菌的重要代謝產物,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病人在感染鏈球菌1周以後,體內便可出現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4~6周達到高峰,並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因此測定抗鏈“O”可以間接反映人體有無鏈球菌感染史。正常值小於400單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抗鏈“O”一般不高,但90%的活動性風濕性關節炎抗鏈“O”效價增高,因此常用於兩者急性炎症期的鑒別診斷。

如何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1)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不要臥居濕地等。另外,勞動或運動後,不可趁身熱汗出未幹便入水洗浴;有些職業是工作在水濕潮寒的環境中,如漁業、井業、露天作業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墊褥、被蓋應勤洗勤曬,以保持清潔和乾燥;勞動汗出,裡衣汗濕後應及時更換洗淨。

(2)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未經過體育鍛煉者要強的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練氣功,打太極拳,做保健體操,做廣播體操等均能增強機體抗風寒濕邪的能力。《內經》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3)預防和控制感染

類風濕關節炎預防?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鼻竇炎、咽峽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所以,預防和控制體內感染病灶業適逢重要。

(4)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方式。過渡疲勞,正氣易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的恢復期,但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5)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本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心理狀態異常如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渡悲傷而誘發;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重要意義。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以及預防方法,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是更加瞭解了呢?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大家哦!最後,小編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