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人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孩來到教授門診, 剛剛坐穩, 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小孩為什麼會患蕁麻疹, 已經治療很長時間為什麼仍會時好時發?
的確, 蕁麻疹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 據統計, 人一生之中約有15%~20%的人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 中醫亦稱癮疹, 是一種多原因所致的驟起驟退伴有劇烈瘙癢性的風團, 部分病人治療起來十分棘手, 給病人帶來種種不便, 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
談起蕁麻疹, 一般都認為與吃魚、蝦、蟹、蛋、牛肉等食物有關, 情況確實如此, 絕大部分蕁麻疹是過敏變態反應所致,
經過反復就診治療, 終於發現該患者有愛吃草莓酸牛奶的習慣, 戒掉草莓酸牛奶後, 小孩的風團很快得到控制。 然而好事多磨, 一天該患者又來了, 經檢查還是蕁麻疹, 已戒掉草莓酸牛奶, 為什麼又發病了?原來該患者近兩天吃了草莓夾心威化餅乾。 因此, 凡含草莓的食品如巧克力、水果糖、夾心餅, 乃至草莓唇膏、沐浴皂、護膚露等均可成為該患者的過敏原, 引起皮膚過敏出風團。
過敏原進入體內產生過敏毒素, 或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激肽等引起變態反應。 常見治療藥物如阿托品、阿司匹林、多黏菌素B1、可待因等, 某些毒素如蛇毒、細菌毒素、海蜇毒素、昆蟲毒素等, 一些食物如水生貝殼類動物、龍蝦等均可致病。
40年前, 我還是一位年輕醫生時, 曾遇一位患慢性蕁麻疹的病人, 她每次來都不願說話。 經過多次接觸、耐心解釋後, 這位病友才道出:她喜歡把含苞欲放的玫瑰花苞插在裝水的小瓶內放在床頭櫃上, 她特愛嗅這種香味。 我馬上意識到, 病人的慢性蕁麻疹就是由玫瑰花苞所致, 經指導治療後, 病人多年不愈的慢性蕁麻疹治癒了。 資料顯示, 有約3/4的慢性蕁麻疹是找不出原因的。
起病急, 先發癢, 抓後不久即發生紅色或皮膚色、蒼白色等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略隆起的腫脹, 或數個或密集一片。 若發生於眼瞼、口唇、包皮, 可引起非凹陷性水腫, 皮疹可以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
蕁麻疹通常好診不好治, 原因在於不容易找到致病的原因, 因此病人要耐心與醫生合作。 常用的治療辦法是以內服藥為主, 急性蕁麻疹以抗組織胺類藥為主, 常用的有苯海拉明、撲爾敏、酮替芬、腦益嗪等。
有助於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