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養肝用什麼湯

春回大地, 萬象更新。 按照中醫的天人相應、四時對五臟的理論, 春宜養肝。 這理論的意思“天”即大自然與“人”即人體有密切相應的關聯, 四季節氣與人體的五臟更有密切相應的關係和互為影響。 按此理論春季適宜養肝, 夏季宜養心、秋季宜養肺、冬季宜補腎。 因宜在春季滋補肝臟, 對人體的健壯長壽有很好的作用。 特推薦——

生地天冬豬肝湯

生地天冬豬肝湯略帶藥材特有甘、澀氣味, 但不失清潤可口, 具養肝舒肝的功效。 同時也適宜肝血不足、肝氣鬱結、視物不清、心煩失眠、口幹口苦、毛髮不澤或白髮早衰等。

[材料] 生地50克、天冬25克、鮮菊花10朵、陳皮1個、豬肝和豬瘦肉各150克。

在《禦藥院方》中載有“萬壽地黃丸”一方, 其組成為生地、天冬、菊花、枳殼, 功效為“和顏色、利血脈、調百節、黑髮堅齒、逐風散氣, 愈百疾”。 本湯是此方去枳殼加除皮, 煲豬肝、瘦肉而成。 肝血不足, 失于滋養, 可使人視物不清、虛煩不眠;肝氣鬱結、肝經有熱, 可令人胸脅悶痛, 口幹口苦等。 治宜養肝、護肝、清肝, 使肝血得補, 肝氣得舒, 肝熱得清, 則氣血和暢舒適而身健頤容。 湯中生地、天冬, 性味甘、寒、清潤, 既能滋陰養血, 又能清熱涼血, 與豬肝、瘦肉同用, 則滋養肝血, 柔肝潤燥而健體養顏;鮮菊花性味甘、苦、寒, 氣味清香, 有清肝明目、平抑肝陰的作用, 為益肝美容佳品;陳皮理氣健胃, 利於氣和疏暢和胃腸吸收。

合而為湯, 共奏養肝血、舒肝氣、清肝熱之效。

[烹製] 生地、天冬、鮮菊花、陳皮洗淨、稍用清水浸泡;豬肝、豬瘦肉洗淨、切成薄片狀, 用醬油、生油、食鹽醃15分鐘。 先把生地、天冬、陳皮放入鍋中, 加入清水500毫升(約5碗水量), 文火煲滾30分鐘後, 再放入豬肝、豬瘦肉、菊花瓣, 滾至豬瘦肉熟, 調入少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豬肝、豬瘦肉撈起拌醬油佐餐用, 此量可供2-3人用。

祖國醫學認為, 春氣通肝, 春季易使肝旺。 肝開竅於目, 若肝血不足, 則易使兩目乾澀, 視物昏花。 所以杏林箴言說:“春令進補有訣竅, 養肝明目是首要。 ”

丹參黃豆湯

用料:丹參10克, 黃豆50克, 蜂蜜適量。

制法:丹參洗淨放砂鍋中, 黃豆洗淨用涼水浸泡1小時, 撈出倒入鍋內加水適量煲湯,

至黃豆爛, 揀出丹參, 加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功用:補虛養肝, 活血祛瘀。 適用於慢性乙肝、肝脾腫大者調補。

丹參味苦微溫, 功能活血去瘀, 安神寧心, 排膿止痛。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 丹參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強, 減少細胞、組織、臟器的變性和破壞。

黃豆性甘, 性平, 功能健脾寬中, 益氣和中, 生津潤燥, 清熱解毒。 黃豆中的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 維持血管壁的軟化並可防止肝臟內積存過多的脂肪。 黃豆含大豆異黃酮, 可增強巨細胞功能, 使脾臟生成免疫球蛋白M作用增強, 外周血淋巴細胞含量增多。 這些有利於補虛養肝。

杞棗雞蛋湯

用料:枸杞子30克, 紅棗10枚, 雞蛋2只。

制法:枸杞子洗淨瀝幹,

紅棗洗淨去核, 一起放於砂鍋中, 加清水適量燒開後, 加入雞蛋煮熟, 調味即可, 分2次食用。

功用:補肝腎, 健脾胃, 滋陰潤燥, 養血除煩。 適用於肝腎虧損、脾胃虛弱者已經以及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

枸杞子味甘, 性平, 功能滋補肝腎, 益精明目。 藥理證實, 枸杞子多糖不僅是免疫增強劑, 而且有免疫調節作用。 枸杞子還有保肝及抗脂肪肝作用。 另外, 枸杞子又被證實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有利於清除衰老啟動因數———超氧陰離子自由基, 對於延年益壽有積極意義。

紅棗能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 並具有增強免疫力及抗氧化等作用。

豬肝枸杞子湯

用料:豬肝100克, 枸杞子50克。

制法:豬肝與枸杞子共煮熟, 調味即可。

功用:能補肝、養血、明目,

適用於要養肝明目的美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