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因
①吸煙:國內外研究均證明吸煙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吸煙時間愈長, 煙量愈大, 患病率也愈高。 戒煙後可使症狀減輕或消失, 病情緩解, 甚至痊癒。
②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 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為多見。 在病毒或病毒與支原體混合感染損傷氣道粘膜的基礎上可繼發細菌感染。 從痰培養結果發現, 以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種為最多見。 感染雖與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
③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臭氧等)的慢性刺激, 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誘發因素之一。 接觸工業刺激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工人, 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遠較不接觸者為高, 故大氣污染也是本病重要誘發病因。
④氣候:寒冷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重要原因和誘因, 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及急性加重常見於冬天寒冷季節, 尤其是在氣候突然變化時。 寒冷空氣刺激呼吸道, 除減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外, 還能通過反射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血液迴圈障礙和分泌物排出困難等,
⑤過敏因素:據調查, 喘息性支氣管炎往往有過敏史。 在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細胞數量與組胺含量都有增高傾向, 說明部分患者與過敏因素有關。 塵埃、塵蟎、細菌、真菌、寄生蟲、花粉以及化學氣體等, 都可以成為過敏因素而致病。
(2)內因
①呼吸道局部防禦及免疫功能減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禦功能, 對吸入空氣具有過濾、加溫和濕潤的作用;氣管、支氣管粘膜的粘液纖毛運動, 以及咳嗽反射等, 能淨化或排除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細支氣管和肺泡中還分泌免疫球蛋白(IgA), 有抗病毒和細菌作用 , 因此, 在正常情況下, 下呼吸道始終保持無菌狀態。 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禦及免疫功能減弱,
②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當呼吸道副交感神經反應增高時, 對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 可引起支氣管收縮痙攣, 分泌物增多, 而產生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
綜合上述因素, 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 氣道在不同程度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礎上, 有一種或多種外因的存在, 長期反復作用, 可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 如長期吸煙損害呼吸道粘膜, 加上微生物的反復感染, 可發生慢性支氣管炎, 甚至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或慢性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