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來就診的家長當看到微量元素上的Ca在正常範圍, 就覺得孩子不缺鈣, 而且認為只要血鈣正常, 就不需要補鈣。
其實,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有很多小患者雖然查微量元素血鈣正常, 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臨床症狀就會很典型。
為何血鈣正常未必不缺鈣?
這是由於兒童時期, 由於生長發育的需求, 骨骼需要更多的鈣, 所以就會吸收血清裡的鈣沉積到骨骼上, 但是在早期缺鈣的時候, 如果沒有及時補充鈣, 血清裡的鈣濃度不夠, 會通過一系列的調整, 使血清鈣保持在正常範圍, 以防發生低鈣抽搐。
不能僅靠微量元素檢查結果, 要結合症狀來判斷。 早期缺鈣的孩子出汗多, 尤其是晚上入睡時, 而且不論天熱天涼都出汗。 這類孩子睡得不踏實, 有的孩子有夜驚、夜啼的毛病。 稍重的孩子出牙晚, 腦後可看到明顯枕禿。 這時去查微量元素, 血鈣一般都正常。 再發展下去, 就是骨骼畸形, 表現為囟門閉合晚、肋骨外翻、雞胸、O形腿等, 嚴重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因為曬太陽可促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 而維生素D可促進血鈣沉積到骨骼中去。 建議嬰兒出生後滿月就抱出去曬太陽。 對於稍大的小兒, 即使冬天, 也要保證每天1小時的戶外活動。 同時注意加強營養, 合理飲食, 補充適量維生素D。 如果膳食中鈣攝入不足, 可適當補充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