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靜脈炎的方法是什麼

靜脈炎是周圍血管病的一種, 簡單的說就是靜脈血管發炎。 創傷、手術、妊娠、分娩、心臟病、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臥受潮濕等都會引起靜脈炎,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 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 那靜脈炎的發病機制是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的探討, 中醫跟現在醫學都覺得跟血管瘀滯有關係, 但是又有所區別。

中醫治療靜脈炎的方法是什麼

中醫理論認為, 局部脈絡, 血行不暢, 瘀血阻滯, 不通則痛;氣血不暢, 凝聚肌膚, 津液輸布受阻, 引起腫脹;瘀血內蘊, 蘊久化熱, 則局部發熱;脈絡損傷,

血溢肌膚或血熱內蘊, 則局部發紅。 總之, 靜脈炎的病機在於血瘀氣滯。 現代醫學觀點認為靜脈炎的原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輸入藥物引起血漿PH值改變:血漿正常的PH值為7.35~7.45, 超過此範圍, 無論是過酸或過堿, 都可干擾血管內膜的正常代謝及正常功能, 從而發生靜脈炎。

血漿滲透壓改變引起的靜脈, 當輸入高滲液體時, 血漿滲透壓升高, 使組織滲透壓也升高, 血管內皮細胞脫水, 局部血小板凝集, 形成血栓並釋放前列腺素E1及E2, 靜脈壁通透性增強, 靜脈中膜層出現血細胞浸潤的炎症改變, 釋放組織胺, 使靜脈收縮、變硬, 易引起靜脈炎。 機械刺激:同一條血管周圍反復穿刺輸液, 或矽膠管、塑膠管在血管內留置過久,

成為機械刺激而損傷血管;

還有觀點認為, 抗癌化學藥物也可以引起靜脈炎, 而且多為壞死型。 輸液時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血管內, 超過了血管本身緩衝應激的能力, 可使血管內膜受刺激, 損傷血管, 長期如此就引起了靜脈炎的發生。

濕熱阻絡:肢體局部腫脹, 發熱, 皮膚紫紅, 有滲出液, 纏綿難愈, 瘙癢, 皮膚破潰後不易癒合。 應用清熱祛濕, 活血通絡的方法, 給以祛濕通絡湯:連翹30克, 菊花15克, 夏枯草30克, 浙貝母15克, 茯苓15克, 豬苓15克, 澤瀉12克, 虎杖15克, 黃柏12克, 公英30克, 黃藥子12克, 寄生20克, 雞血藤30克, 絡石藤20克, 地龍15克, 水蛭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敗毒丸、祛濕丸口服。

瘀血滯絡:肢體皮膚紫黑, 腫脹, 局部疼痛, 周圍可有瘀斑, 皮膚脫皮,

皮膚出現潰瘍時, 可有血水流出, 纏綿難愈。 應用活血逐瘀, 涼血解毒的方法, 給以逐瘀解毒湯:紅花15克, 桃仁15克, 三棱15克, 莪術15克, 蒲黃15克, 丹參30克, 大黃3克, 生地30克, 丹皮12克, 雞血藤30克, 公英30克, 黃柏12克, 赤芍15克, 穿山甲10克, 皂刺12克, 全蠍10克, 蜈蚣3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小金丸、脈血康口服。

毒熱壅盛:肢體皮膚紅腫、熱痛, 紫黑, 局部疼痛明顯, 灼熱, 伴有全身發熱, 惡寒, 可有皮膚潰瘍, 有血水滲液。 應用清熱解毒, 涼血逐瘀的方法, 給以瀉熱逐瘀湯:公英30克, 雙花30克, 連翹30克, 菊花15克, 地丁30克, 敗醬30克, 黃連12克, 黃柏12克, 大黃3克, 苦參15克, 生地30克, 石膏30克, 紅花15克, 丹參30克, 全蠍10克, 水蛭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烏蛇12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熱炎寧、清開靈、紫金錠口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