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炎症用藥 需查明病因

診室場景重播鏡頭1

2歲的強強已高熱兩天, 體溫最高達到38.7℃, 還說嗓子痛。 來到醫院檢查, 發現扁桃體明顯腫大, 而且扁桃體表面還覆蓋著白膜, 經檢測證實為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醫生囑咐家長給孩子服用阿莫西林——一種常用的廣譜抗生素, 而且要堅持10 天;體溫超過38.5℃要口服退熱藥物。 家長聽了感到很疑惑:選擇“高級”一點的抗生素是否能好得快些?短時間內能不能控制炎症?孩子體溫正常後還用抗生素是否會造成不良反應?……

診室場景重播鏡頭2

同為2歲的靜靜也是高熱兩天, 嗓子痛。 檢查發現孩子咽部不僅充血明顯,

而且還長了很多小泡, 診斷為皰疹性咽頰炎。 醫生囑咐家長回家後盡可能鼓勵孩子多喝水, 體溫超過38.5℃口服退熱藥物, 給孩子吃涼些的奶、粥等流食。 聽到這樣的囑咐, 家長總覺得不踏實:孩子嗓子紅難道不是炎症嗎? 為什麼不給孩子消炎?不用抗生素, 炎症能消嗎?

看起來相似的病例, 為什麼一個要服抗生素, 而且要服10 天, 另一個卻不用服抗生素?其中的關鍵是引起炎症的原因不同。

發炎、發燒:免疫系統抗感染的過程

通俗地說, 炎症就是人們常說的“發炎”, 表現為紅、腫、熱、痛。 炎症可能是感染性炎症, 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炎症。 通常情況下, 炎症是有益的, 是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自動防禦反應, 但有時候炎症也是有害的。

那什麼是感染呢?感染是病原菌侵入人體後, 對人體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損傷, 同時也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參與抗感染的過程。 比如:細菌感染時, 血液中白細胞急劇增加, 並且湧向感染部位, 就會出現強強那樣的情況:腫大的扁桃體上覆蓋了白膜——聚集的白細胞。 病毒感染是血液中淋巴細胞急劇增多, 湧向感染部位, 就會出現靜靜那樣的情況:咽部出現很多小泡——淋巴濾泡。

人體免疫系統參與抗感染的過程還表現為發熱。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 但最常見的是感染。 發熱對孩子有利也有害。 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會明顯增強, 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 但是,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 有可能出現高熱驚厥、昏迷,

甚至產生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所以, 當孩子體溫達到38.5℃時, 就應服用退熱藥物。 常用的退熱藥物包括對乙醯氨基酚(泰諾)和布洛芬(美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