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緊急程度和危險程度而言,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能夠與之相比。 心臟驟停是猝死前奏, 處理得當, 則可逢凶化吉。
在正常室溫下, 心臟驟停3秒鐘之後, 人就會因腦缺氧感到頭暈;10至20秒鐘後, 人就會意識喪失;30至45秒鐘後, 瞳孔就會散大;1分鐘後呼吸停止, 大小便失禁;4分鐘後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 由於心臟驟停, 患者立刻失去知覺, 已處於臨床死亡階段。 一般人的最佳黃金搶救時間為4—6分鐘, 如果在4分鐘之內得不到搶救, 患者隨即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 生還希望就極為渺茫。 因此對於心臟驟停的病人,
一旦發現心跳驟停者, 應儘快使病人就地平臥, 迅速掏出咽部嘔吐物, 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 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在患者心前區用拳叩擊, 拳擊力中等, 連續3-4次, 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復。 如果拳擊數次無效, 應立即改為胸外心臟擠壓和人工呼吸:解開病人的衣領及腰帶, 使之平臥, 抽出枕頭, 墊在肩下, 使患者頭部後仰, 然後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施行者一手將患者的口張開, 另一手捏緊患者的鼻子, 深吸一口氣, 向患者口中吹氣, 吹畢再用兩手按壓患者胸部, 協助呼氣。
人工呼吸常與胸外心臟擠壓同時進行, 可每按壓胸部5次吹氣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 同時兼作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