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就業資料包告 毀約率達到26%

隨著新興產業的出現, 誕生了很多微型企業(20人以下), 比如創意策劃公司、微博傳播運營公司、工作室等創業公司團隊出現在人才市場上。 但這類公司不怎麼受畢業生的青睞。

就業偏愛“高富帥”

資料顯示, 規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的整體職位量占到了43%。 然而, 因為不受應屆生的青睞導致競爭比相對不高。 統計顯示, 20人以下規模企業是21人競爭一個崗位, 相比於100-499人規模企業的73人競爭一個崗位, 落差極大。

隨著新興產業的出現, 誕生了很多微型企業(20人以下), 比如創意策劃公司、微博傳播運營公司、工作室等創業公司團隊出現在人才市場上。

這類企業其實薪水優勢並不弱(20人以下規模企業平均薪酬達5675元/月), 僅次於500-999人規模的大企業(平均薪酬5680元/月)。

但這類小企業由於不夠知名而很難引起應屆生的興趣, 加之大學生缺乏實踐以及對未來職業規劃的迷茫, 導致他們不敢嘗試和顧慮重重。

對銷售類崗位不感冒

總體分析來看, 競爭激烈程度較強的崗位中, 專業對口要求高的崗位, 如財務/審計/稅務崗位的競爭指數達到277:1、銀行為188:1、IT/技術為130:1, 說明財務、銀行和IT/技術的相關專業供需出現飽和。 而人力資源、採購貿易、行政對專業對口要求較低, 但因為比較受大學生歡迎, 導致這些崗位的競爭也比較激烈。

但是, 從智聯招聘的調查資料中可以明顯看出,

銷售類崗位需求較大, 但職位競爭指數相對較低, 僅為25:1, 證明大學生對銷售類崗位興趣較低。 因此, “就業難”在一方面可以解釋為“擇業難”, 很多應屆生對於崗位比較挑剔, 不能正視自己期望以外的職位。

另外, 智聯招聘資料顯示, 應屆生期望薪酬近90%集中在4000元以下, 而提供這部分薪水的職位並不多。 社會提供的應屆生職位的薪酬超過半數在4000元以上。 企業願意提供更高的薪水招募優秀的應屆生人才, 但應屆生顯然被多年的就業難狀況影響而不敢投遞薪資過高的崗位。

毀約率達到26%

智聯招聘資料顯示, 2013屆應屆生的毀約率為26%, 其中有63%的畢業生是因為拿到了更好的OFFER, 而16%因為試用期間發現不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

同時, 90後成長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有著自由、獨立的價值觀, 其中包括對工作的認知和期待。 他們對於好工作有了新的標準和闡釋, 而這與起點較低的職場工作有些相悖, 比如實習階段的打雜, 當現實和期望存在巨大落差時, 新一代的畢業生往往選擇了頻繁跳槽, 甚至裸辭, 這也給企業無形帶來更大壓力。

此外, 企業為生存發展在人力取向上更利益化, 更願意招募能在工作上獨當一面的“老鳥”, 而作為職場“菜鳥”的應屆畢業生, 更多企業不願意投入人力、財力去培養, 能提供漫長的實習崗位已屬難得。

建議

大學生應尋找“錯位機遇”

企業方面, 隨著路易斯拐點出現, 未來將會面臨人才短缺局面, 企業更應儘早“慧眼儲才”。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 但是優秀人才永遠有限, 招人會越來越難, 與其苦等抱怨, 不如自己培養新人。 只有高薪厚祿已經不能吸引優秀人才, 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和傳播雇主品牌, 來招募最優秀的人才。

畢業生方面, 在錯位的就業市場中, 大學生應積極尋找“錯位機遇”。 首先應該腳踏實地, 畢業前得多積累實習經驗, 適應職場, 儘早考慮職業規劃。 調查顯示, 往年有48.4%的應屆畢業生是通過實習找到工作的。 其次是放正心態, 把畢業後的第一年作為繼續學習的兩個學期, 找到自己的定位。 此外, 還應在“錯位”中找機會, 二三線城市、中小型企業、跨行都會有發展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