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腸胃濕熱的中成藥有哪些

治療腸胃濕熱的中成藥有哪些

葛根芩連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熱, 止瀉止痢。

適用病症:用於泄瀉痢疾, 身熱煩渴, 下痢臭穢;菌痢、腸炎。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3~4克, 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發表解肌, 升發脾胃清陽, 是為君藥;黃芩、黃連清腸胃之熱邪, 是為臣藥;甘草甘緩和中, 並能調諸藥, 是為使藥。 諸藥配合成方, 共奏解表清裡之功。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祛濕, 化滯止痛。

適用病症: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 症見大便膿血、腹痛下墜、裡急後重。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6g, 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 清熱燥濕, 止瀉痢,

為君藥。 黃芩、黃柏加強黃連清熱燥濕之功, 共為臣藥。 白芍、當歸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 行滯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 也制苦寒之品, 為佐藥。 甘草健脾和中, 調和藥性, 為使藥。 諸藥合用, 共奏清熱祛濕, 化滯止痛之功。

牛黃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

適用病症:火熱內盛, 咽喉腫痛, 牙齦腫痛, 口舌生瘡, 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 一日2-3次。

藥性分析:方中牛黃味苦氣涼, 入肝、心經, 功善清熱涼心解毒, 以之為主藥。 生石膏味辛能散, 氣大寒可清熱, 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黃芩味苦氣寒,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大苦寒沉降, 清熱瀉火, 瀉下通便, 共為輔藥。 雄黃、冰片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桔梗味苦辛,

入肺經, 宣肺利咽, 共為佐藥。 甘草味甘性平, 調和諸藥, 為使藥。 諸藥合用, 共奏清熱解毒瀉火之效。

去腸胃濕熱的中藥有哪些

苦參

為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 春、秋二季採挖, 除去根頭和小支根, 洗淨, 乾燥, 或趁鮮切片, 乾燥。 其苦, 寒。 有清熱燥濕, 殺蟲, 利尿之功。

黃連

有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之功效。 其味入口極苦, 主治濕熱痞滿, 嘔吐吞酸, 瀉痢, 黃疸, 高熱神昏, 心火亢盛, 心煩不寐, 心悸不寧, 血熱吐衄, 目赤, 牙痛, 消渴, 癰腫療瘡;外治濕疹, 濕瘡, 耳道流膿。

苦瓜

用於中暑發熱, 牙痛, 泄瀉, 痢疾, 便血。 生食清暑瀉火, 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 潤脾補腎, 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

金錢草

具有利濕退黃, 利尿通淋, 解毒消腫之功效。 常用於濕熱黃疸,

膽脹脅痛, 石淋, 熱淋, 小便澀痛, 癰腫疔瘡, 蛇蟲咬傷。

黃芩

以根入藥, 味苦、性寒, 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 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 而且不產生抗藥性。

文中小編為大家推薦了3款去腸胃濕熱的中成藥, 但是在這裡小編也要提醒大家, 濕熱分為很多種, 想要用藥物達到去除濕熱的效果, 那麼一定要聽從醫囑, 對症下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