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臟病的“大幫兇”動脈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臟病的親密關係

動脈粥樣硬化是什麼?它是跟高血壓有什麼聯繫?

患有高血壓的人更可能患上冠狀動脈疾病, 因為很高的血液壓力會對動脈壁產生額外的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額外的壓力會對動脈造成損害, 使得動脈更易變窄, 同時跟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小板會出現。 收窄了的動脈會限制或阻止血液流向心肌, 這樣就剝奪了心臟所需的氧氣。 硬化了的動脈表層同樣能促使小的血凝塊的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的症狀有哪些?

動脈粥樣硬化通常在收窄了的冠狀動脈嚴重地限制了血液流向心臟的時候才會出現症狀。

在這個時候, 你也許會覺得胸部疼痛, 因為沒有足量的血壓進入心臟。 這些疼痛可能在人們工作的時候發生, 在休息的時候也可能發生。

怎樣診斷動脈粥樣硬化?

直到患者對胸痛充滿抱怨的時候, 他們才去對動脈粥樣硬化進行診斷。 這個時候, 醫生也許會帶你去做幾項測試, 來測測你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這些測試包括:

· 心電圖(EKG or ECG):這種測試測電活動、頻率和將電極連接到你的手臂、腿和胸部來測你心跳的節奏。 這測試會檢測到是否你過去曾有過心臟病發作, 或是否你現在正發生心臟病發作、疲勞或心肌的增厚。 測試也能提供你心臟的大小的資訊。 但不能預測你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 運動負荷測試:在此項測試中, 你在固定腳踏車或跑步機上運動, 與此同時, 心電圖在對你進行測試。 這項測試通常是顯示出心臟的圖像, 如心回波圖或核掃描, 通過這種顯示, 它會更好地對心臟疾病進行監測。

· 心導管檢查:在這個檢查中, 一根導管-小軟管-會被插入到動脈內並且引入到冠狀動脈, 這樣, 醫生就有機會查找到位於冠狀動脈內的任何阻塞物, 以及對血液壓力與心臟內的血液流動進行觀察。 在接受心導管檢查的過程中, 心臟病專家可能會使用一種叫血管修復術的手術程式直接從動脈內部打開受阻塞了的動脈。 這一過程可能會包括將一個叫支架的小小的圓柱形支援裝置放進導管內。

· 心回波圖:這一測試會傳送出超聲波, 超聲波提供的是心臟瓣膜與心室的圖片, 提供的資訊有心室的大孝壁的厚度以及心室內的血液流動的方式。

· 電腦斷層掃描( CT ):X光照片和電腦用來構建心臟的橫截面圖像。

· 磁力共振造影( MRA):這一測試提供血管的圖像, 以顯示血管內受阻塞了的位置。

怎樣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一般來說, 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是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加強運動以及經常服用減少血液中脂肪以及膽固醇含量的藥物。 其他的治療包括血管修復術(用一個尾端帶有個氣球的導管來讓血小板變平和用來打開動脈)和支架置入術(在血管修復術後將一個小小的金屬網狀圓筒放進動脈, 讓動脈一直打開)。

在一些情況下, 需要進行開心手術。

醫生可能會給你開些處方藥, 用來降低血液壓力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降血壓藥物包括尿劑、 β –受體阻滯藥、鈣通道阻滯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ACE )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或a阻滯劑。


什麼是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是對心肌永久性的損傷, 發作的出現是因為流向心臟的血液量降低。 心臟病發作發生在凝塊或痙攣阻止了已經變窄了的冠狀動脈的時候。 由阻塞了的動脈提供補給的心肌中的一部分因為失去了氧氣, 所以受到了損害。
心臟病發作預兆
心臟病發作前和發作時常常有一些徵兆, 但也常常被人們忽視, 以致貽誤了診治時機。 但如果瞭解了心臟病發作前的徵兆,

它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1、胃部不適

有些人由於患過胃病, 所以很容易把胃病與心臟病引起的胃部不適混為一談。 與一般的胃病不同, 心臟病引起的胃痛很少會出現絞痛和劇痛, 壓痛也不常有, 只是有一種憋悶、脹滿的感覺, 有時還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及噁心欲吐感, 大便後會有一些緩解, 但不適的感覺不會完全消失。

2、下頜骨疼痛

疼痛擴散到下頜骨兩側, 有時也只擴散到頸部一側或雙側。 疼痛有時也可發生在頸部。

3、前臂和肩膀疼痛

儘管左臂和左肩受到影響最為常見, 但疼痛嚴重時也會放射到右臂, 當然僅右臂一側出現疼痛者是極為罕見的。 儘管疼痛不太嚴重, 但要舉手抬臂也很困難。 疼痛一般為鈍痛, 而不是劇痛, 也不會擴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僅限於前臂內側。當心臟病發作時,患者自己很難確定疼痛產生的具體部位。

4、呼吸急促

有些心臟病患者除了常見的症狀外,還會出現呼吸急促、一呼一吸拉長或喘不過氣來的現象,這種呼吸困難常被人們稱為“氣不夠用”。靜坐幾分鐘後,呼吸似乎恢復正常,但是當患者重新走動時,喘息又開始。這種喘息常常被人忽視,尤其是老年人。

5、疲勞感

緊步急走之後嚴重疲勞,疲勞得連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沒有。疲勞並不局限於身體的某個部位,而是全身性的。如感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疲勞,就應立即上醫院檢查。

6、異樣感覺

約有20%的心臟病患者在發作前有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這個時期常常不引人注意,就連醫生有時也忽視。很多倖存者事後都說,在心臟病發作之前的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星期裡,身體就有異樣的感覺。對此,專家們警告說,如果你的身體有異樣的不適感覺,就應該找醫生。

如果你自己或你身邊的人出現了上述症狀,該怎麼辦呢?專家認為,首先注意觀察,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超過15至20分鐘,不管疼痛和不適多麼輕微,都應請醫生診斷。有些人覺得自己無心臟病史,因此沒有引起警覺,結果貽誤了治療時機。心臟病不可怕,關鍵在於及早治療。

也不會擴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僅限於前臂內側。當心臟病發作時,患者自己很難確定疼痛產生的具體部位。

4、呼吸急促

有些心臟病患者除了常見的症狀外,還會出現呼吸急促、一呼一吸拉長或喘不過氣來的現象,這種呼吸困難常被人們稱為“氣不夠用”。靜坐幾分鐘後,呼吸似乎恢復正常,但是當患者重新走動時,喘息又開始。這種喘息常常被人忽視,尤其是老年人。

5、疲勞感

緊步急走之後嚴重疲勞,疲勞得連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沒有。疲勞並不局限於身體的某個部位,而是全身性的。如感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疲勞,就應立即上醫院檢查。

6、異樣感覺

約有20%的心臟病患者在發作前有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這個時期常常不引人注意,就連醫生有時也忽視。很多倖存者事後都說,在心臟病發作之前的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星期裡,身體就有異樣的感覺。對此,專家們警告說,如果你的身體有異樣的不適感覺,就應該找醫生。

如果你自己或你身邊的人出現了上述症狀,該怎麼辦呢?專家認為,首先注意觀察,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超過15至20分鐘,不管疼痛和不適多麼輕微,都應請醫生診斷。有些人覺得自己無心臟病史,因此沒有引起警覺,結果貽誤了治療時機。心臟病不可怕,關鍵在於及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