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腸脫垂的中醫治療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 1、長強、承山、大腸俞、氣海俞。 2、百會、次髎。

(二)治法

第一組穴用於針刺, 第二組穴用於艾灸。 每次取2~3穴, 穴位可輪用。 針刺得氣後, 留針20~30分鐘, 艾條作迴旋灸, 每穴20分鐘, 每日1次, 7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2例, 結果痊癒27例, 顯效30例, 有效5例, 其總有效率為100%[1]。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長強、會陽。

配穴:承山、百會。

(二)治法

主穴均取, 配穴每次加1個。 長強穴, 從尾骨尖凹陷處進針, 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1.5寸, 會陽穴針尖向內刺1.5寸, 快速進針後, 緊按慢提9次;配穴用弱刺激, 緩慢撚轉4~5次。 留針20分鐘。 每日1次,

6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88例, 均為小兒患者, 結果治癒81例, 顯效2例, 有效1例, 無效4例, 其總有效率為95.5%[2, 3]。

艾灸

(一)取穴

主穴:百會、長強。

配穴:大腸俞、上巨虛、脾俞、腎俞、氣海、關元。

(二)治法

分二法。 一為艾條灸, 一為隔薑灸。 如為艾條灸, 主穴每次必取, 配穴2~3個, 輪流取用。 將艾卷點燃後, 對準穴位, 距離約3~5釐米, 以患者感溫熱而不灼燙為度。 百會穴施灸時, 可用左手分開頭髮, 以暴露穴位, 食、中指置於施灸穴位兩側。 一般每穴灸5~7分鐘, 以局部出現紅暈為度。 百會穴, 宜在溫和灸之後, 再行雀啄灸5~10分鐘。 小兒施灸時, 應注意隨時調節時間和溫度, 以防止燙傷。 上法每日1次, 7天為一療程, 療程間歇3天。

隔姜灸主要用於小兒脫肛, 僅取百會一穴。 令家長抱患兒正坐,

醫者站在後面, 先以拇指揉按穴區, 至有熱感後, 以2.5釐米厚之鮮老薑一片, 貼於該穴之上。 以純艾製成綠豆大之艾炷, 作隔姜施灸, 如患兒覺燙, 可將薑片略略提離穴位。 每次灸2~4壯, 每日1次, 連灸3~5天。

(三)療效評價

艾條灸治18例, 結果治癒16例, 有效2例, 總有效率達100%[4, 5];隔姜灸治療小兒脫肛45例, 亦皆收到滿意效果[6, 7]。

艾灸加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百會、長強、承山。

(二)治法

患者端坐, 充分暴露百會穴, 以艾灸盒施灸15~20分鐘, 至患者自覺局部發熱向下感傳為度;然後令患者取俯臥位, 以艾卷行雀啄條長強穴, 15分鐘, 至肛門有向上收縮感為度。 每日1次, 7日為一療程。 承山雙側局部消毒、局麻, 以三棱彎針將30號羊腸線植入, 消毒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20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50例, 結果痊癒105例, 顯效30例, 有效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96%[8]。

艾灸加耳針

(一)取穴

主穴:百會、足三裡。

配穴:取耳穴, 分2組:1、心、肝;2、脾、腎(均為雙側)。

(二)治法

百會配用第一組配穴, 足三裡配用第二組配穴, 每次取一組, 兩組穴位交替使用。 百會、足三裡用艾灸, 醫者手持已點燃的艾條, 用雀啄法施灸, 以患者自覺溫熱為度, 每次灸20分鐘。 耳穴用針刺法, 用0.5寸不銹鋼毫針, 針尖達皮下至耳軟骨之間為宜, 每5分鐘以撚轉法行針1次, 留針20分鐘。 艾灸與針刺均為每天治療1次, 12次為一療程, 間隔5天再進行第二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42例, 痊癒32例, 占76.2%;好轉9例, 占21.4%;無效1例, 占2.4%。 總有效率為97.6%[9]。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