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症發生水腫機理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 傳統觀點認為:水腫的基本發生原理為腎小球基地膜對尿蛋白的通透性增加, 尿內丟失大量蛋白引起血漿白蛋白下降。 當血漿白蛋白降低而使血漿膠體滲透壓由正常的3.3—4.0kPa(25—30mmHg)時, 根據Starling原理便不難理解血管內水分向組織間液移動, 而發生水腫。 近年來的觀點支持這一觀點。 儘管臨床上于NS時可以見到低血容量的表現, 如脈壓小, 脈搏細弱、體位性低血壓, 偶見到血液濃縮、血色素升高等。
水腫程度一般與低蛋白血症的程度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