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教你如何預防和治療佝僂病

一。 預防

胎兒期

孕婦和胎兒對維生素D、鈣、磷的需要日益增加, 孕婦應該經常到戶外活動, 多曬太陽, 食用營養豐富的物質, 患有低鈣血症及骨軟化症者應該積極治療。

對孕婦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體弱多病者或妊娠後期在冬季者, 應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以預防先天性佝僂病。 於妊娠中、晚期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800IU, 或者每月5~10萬IU, 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 15~20萬IU, 同時口服鈣劑。

嬰兒期

既然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對小兒發育有很大影響, 而該病又源於各種因素所致的維生素D缺乏而導致的一系列病變,

所以佝僂病可以預防。

人體皮膚中有7一脫氫膽固醇, 經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 變成膽骨化醇即內源性維生素D3, 也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所以佝僂病的預防就可以從兩方面進行, 即日光浴、補充維生素D。 嬰兒應儘早接觸陽光, 只要戶外氣溫在18度以上, 風不太大時就抱嬰兒到戶外曬太陽, 但要避免眼睛直曬, 春、夏、秋、冬都應堅持戶外活動, 每次時間可由短時間逐步延長到20~30分鐘。 不要久居室內。 另外母乳中維生素的含量約4~6IU/dl, 與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所以不管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應在小兒出生後1個月左右開始給予維生素D預防, 400Iu/日(即每日400國際單位)。 早產兒應提早2周給予維生素D, 量也需在前3個月加倍即每日800國際單位。

3個月後改為每日400國際單位, 一般在2歲以後生長速度減慢, 戶外活動增多, 不易發生佝僂病, 也無須再補充維生素D進行預防。

幼兒期:

小兒1歲後可採用“夏季曬太陽, 冬季服維生素D”的預防方法。 一般在冬季投給20~30萬IU一次, 其他時間應多曬太陽, 增加營養。 在高發地區可間隔2~3個月再投給維生素D20~30萬IU一次。 其他時間應多曬太陽, 增加營養。

兒童期

5歲以後至青春期兒童可出項晚發性佝僂病, 對於經常易疲勞、乏力、兩腿酸軟、腿痛、關節痛而無其他原因可解釋者應進一步檢查並給予防治。 維生素D預防方法、劑量與幼兒期相同。

在應用維生素D預防時, 母乳餵養小兒可不加鈣劑, 但對6個月後斷母乳的嬰兒、人工餵養、食欲低下、生長過快、青春期兒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補充適當鈣劑。

二。 治療

活動期佝僂病應依據臨床表現給予積極治療, 目的在於控制病情活動和防止畸形。

活動期輕度:維生素D20~30萬IU, 1次口服或肌注, 間隔1個月, 可再給1~2次, 同時給鈣劑, 每次0.5~1克, 每天2~3次, 連服1~2個月

活動期中、重度:維生素D20~30萬IU, 1次口服或肌注, 間隔1個月, 可再給2~3次, 同時給予鈣劑, 每次0.5~1克, 每日2~3次, 連續2~3個月。

恢復期:一般可不用維生素D, 多曬太陽, 改善營養即可。 但在冬春季節為防止復發可投給維生素D20~30萬IU, 一次口服或肌注

給上述維生素D治療量, 可維持作用2~3個月, 因此不必再給維持劑量口服, 以防止維生素D中毒, 多曬太陽即可

許多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食、厭食的現象,

從而導致機體缺乏一些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鋅元素、鈣元素), 抑制了生長素的分泌, 是孩子長高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障礙。 鋅元素是促進生長素生成的重要元素之一, 因此對缺鋅者補充適量的鋅元素顯得尤為重要了。 新稀寶片是第三代補鋅產品, 其成分從天然海產品中提取出來, 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 在補鋅的同時也能促進人體對鈣離子的吸收, 經過10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新稀寶片在促進孩子增高方面, 效果比較明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