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在感冒之後, 如果體弱或營養欠佳, 很容易發生急性氣管炎。 得了氣管炎之後可能有發燒, 最典型的症狀是咳嗽、有痰, 伴有喘、嘔吐等。 想要治癒氣管炎做好護理工作很重要。
患兒的痰如為黃色是細菌感染所致, 可使用抗菌消炎藥, 如複方新諾明, 或用點中成藥, 必要時可注射青黴素等。 高燒時可用物理退燒法降溫, 也可適當用些退熱藥。 咳嗽重時可服敵咳糖漿或非那根傷風止咳糖漿, 用些中成藥效果也較好, 如兒童清肺丸, 鷺鷥咳丸或枇杷止咳露等。 但有痰時一般不用咳必清等較強的單純止咳藥。
除用藥外, 應多喝些開水, 臥床時應經常換體位, 以幫助排痰。 飲食應稀軟清淡、易消化, 可吃些梨、桔子等。
支氣管炎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 患病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冬春季節達高峰。 當患支氣管炎時, 小兒常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減退或伴嘔吐、腹瀉等, 較小兒童還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細支氣管炎表現。 儘管有少數患兒可能發展成為支氣管肺炎, 但大多數患兒病情較輕, 以在家用藥治療和護理為主, 家長應遵醫囑給患兒按時間用藥並做好家庭護理:
一、 保暖:溫度變化, 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氣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 加重支氣管炎病情, 因此, 愛長要隨氣溫變化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 尤其是睡眠時要給患兒蓋好被子,
二、 多喂水:小兒支氣管炎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 水分蒸發較大, 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 可用糖水或糖鹽水補充, 也可用米湯、蛋湯補給。 飲食以半流質為主, 以增加體內水分, 滿足機體需要。
三、 營養充分:小兒患支氣管炎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 加之發熱及細菌毒素影響胃腸功能, 消化吸收不良, 因而患兒體內營養缺乏是不容忽視的。 對此, 家長對患兒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 給予清淡、營養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如稀飯、煮透的麵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
四、 翻身拍背:患兒咳嗽、咳痰時, 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 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
五、 退熱;小兒支氣管炎時多為中低熱, 如果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 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藥, 主要針對病因治療,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體溫高, 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 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 但幼兒不宜採用此方法, 必要時應用藥物降溫。
六、 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 通風和採光良好, 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 防止過分乾燥。 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 防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