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孤獨症兒童的思維有什麼不同

孤獨症又叫自閉症, 近年來社會對自閉症兒童的關注不斷提升, 也出現了對自閉症的一些誤解。 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孩子思維究竟有何區別?那就基於自閉症孩子的一些症狀和主流的解釋理論, 做一個相對簡單的梳理。

什麼是自閉症?

關於自閉症先來給一個概念:自閉症, 是一種起始于嬰幼兒時期的廣泛發展性障礙, 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溝通障礙以及行為或興趣重複、刻板為主要特徵。 這三個特徵由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病醫生Leo Kanner在臨床觀察之下所總結, 後來成為診斷罹患孤獨症與否的重要標準,

稱為"Kanner三聯症"。 除上述核心症狀外, 大部分患兒還具有智力低下或超常、感知覺損傷及認知缺陷等方面的相關症狀。

概念有些抽象, 那下面就直接進入正題, 就是關於自閉症兒童的思維與普通孩子究竟有什麼不同?

整體和重點思考能力的缺失

在一般的認知方式裡, 人類有一個天生的傾向, 就是喜歡儘量從外界刺激中找出聯繫, 也喜歡儘量類化所知到其他情景。 也就是說, 常人對事物的知覺加工在順序上存在對事物的總體特徵進行優先加工的傾向, 即在對事物進行局部分析之前, 必須經過整體加工的知覺階段。 換而言之, 常人的知覺過程開始於對總體的組織, 之後才是對局部特徵的分析。

這種整體和重點思考的正常運作驅使人類最注重事物的意義,

由此方可分辨有意義和無意義的材料。

Frith,U在對孤獨症患者進行觀察研究的基礎上發現, 孤獨症患者的知覺加工模式似乎與常人的知覺加工模式不同, 他們更傾向於對事物的細節或局部構成進行加工, 而無法理解事物的整體意義。 並且提出了中央資訊整合薄弱理論。

一位學者曾經這麼說:"我把自閉症人士的視覺比作昆蟲的小眼面視覺 同時看到眾多零碎且細微、不同的資料。 "缺乏這種整體思考使自閉症兒童的世界成為一個零碎分裂的世界, 而關注細節的現象也成為"同一性堅持"這一自閉症典型特徵。

可以說, 自閉症個體這一獨特的感知能力既是一種障礙,

同時又是一種"優勢", 它會使他們因環境微小改變而產生不安, 但也會使他們擁有一些常人所沒有的獨特能力, 即能力孤島。 比如自閉症兒童偏好細節部分多於全盤思考;並且長於分拆的技巧, 對細節有很強的觀察力, 這從一些操作任務如:指從一堆線條中找出隱藏物件、指把多個立體積木的其中一面圖畫合併組成一個圖案中的優異能力可見;但同時多數自閉症兒童不能將物件的零星部分整合, 或將句子重組成段落。

有臺灣學者曾將這種思維方式總結為自閉症者的"呆超人能力"。 包含包含了幾個因素:對一個題目的持久注意力、專門性資料處理系統的順利運作、和最重要的是重複的運作。

具體來說, 自閉症兒童缺乏這種整體和重點思考能力的還有著以下典型的行為表現:

1.特強的硬記能力:指自閉症兒童在記一些無意義的單字、句子、或資料時, 不會感到更為困難。 相對來說, 一般兒童傾向于去記憶一個資訊的意義或它的規律和結構。

2.注意力偏狹:一般人留意的東西, 自閉症兒童可能不會留意。 他們所留意環境中的某些小節, 一般人也未必會留意。 對某些偏狹的題目, 他們也許會長時間保持興趣。

3.能夠分辨微細的視覺和聽覺資料並且造成一定的感知覺敏感。 比如無法忍受吸塵器、狗吠的聲音等。

4.鸚鵡式學舌:就算語音、聲律、語法準確, 它們綜合的語言卻欠缺整體的意義, 令自閉症人士不瞭解溝通的基本目的。

5.重複性行為:重複動作,

Frith,U認為, 重複這是因為中央的監控系統太弱了, 不能正常關閉輸入和輸出系統。

心理理論缺損

心理理論是指個體對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進行歸因, 並據此預測和解釋他人行為的能力。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小明把糖果放到碗櫥裡, 然後出門去玩了。 媽媽回家後, 看到碗櫥裡有糖果, 便把它放到一個抽屜裡, 然後出去買菜了。 小明玩累了, 回到家裡, 想吃糖。 此時, 向小朋友提問:小明會到哪兒找糖果?是碗櫥裡, 還是抽屜裡?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回答, 一般來說, 三歲或以前的孩子會回答在抽屜裡, 而四歲以後的孩子都會回答正確的答案即櫥櫃裡, 這就意味著他們發展出了自己的心理理論。

而自閉症患兒由於缺乏心理理論能力,往往對別人的感受反應遲鈍,不考慮別人的立場和需要,更不瞭解別人的用意和反應,造成社交困難。

例如,嬰兒在1歲左右就可以通過眼神瞭解他人對事物的看法,或者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覺。這是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社會溝通技能,即共同注意。然而罹患自閉症的嬰幼兒在1歲前,共同注意就有缺陷存在。此外,有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對開心,傷心等簡單面部表情的識別與健康兒童無差異,但對尷尬、嫉妒的複雜情緒的識別表現出識別困難,對動態面部表情的識別也較困難,導致他們在社交情境中不能準確理解情緒變化和社交差異,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互動模式。

此外,自閉症患兒與他人的交流常常是單方面的,以自我為中心,缺少理解他人心理狀態和意圖的動力,導致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和溝通失效或不足,從而表現出較差的語用學能力。

他們語音、語法能力基本無損傷,但對語言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並且存在顯著而廣泛的言語和非言語語用學障礙,如語義理解困難,不能理解和使用間接語言。比如電影《莫札特與藍鯨》裡的女主角就是一個按字面意思理解句子的人,父母告訴自己因為電視中的人"break the record"而激動不已,於是break了一堆records證明自己也可以做到。雖然電影有點誇張,但是幫助大家理解吧。

兒童心理理論缺損還可以通過小窗測試Hughes & Russell體現出來。在這項測試中,小孩可從一個小窗觀看兩個箱子的內部,他需要指向他挑選的那個箱子。假如他指向那個沒有放糖的箱子,就可贏得一粒糖。如他指向有糖的箱子,就不會有糖的獎賞。另一種測試是加進一位對手,對手會打開小孩曾經指向的箱子,如果裡面有糖,就歸對手所有。這項測試的關鍵是要小孩騙倒對手,他方可得到獎賞。測試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不管有沒有對手,他的成績都很差。

關於上述的測試,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自閉患者存在的執行困難,他們重複地犯同樣的錯誤,很難改變思考模式,並且由於額葉受損而導致的執行功能障礙者的很多症狀與自閉症者的表現相似,比如:1.僵化、欠缺彈性的行為;2.因環境的輕微改變而感到不安;3.堅持完全遵循慣例的每個細節;4.行為衝動、難以抑制即時的反應等。

自閉症兒童心理理論缺損的神經基礎還可能在於"鏡像神經元"。研究人員發現人腦中存在一種與同理心以及認知他人意圖有關的鏡像神經元,它的損傷可能是自閉症患者社會功能障礙更為微觀的解釋。

缺乏共情與過度系統化

由於弱中央系統與心理理論缺損都只能解釋自閉症兒童的部分症狀,近些年來,有學者提出了共情系統化模型。

人們發現共情和系統化往往是拮抗的,比如女性的情商比男性高,而系統化能力則相對較低。而自閉症之所以表現出社交和溝通障礙是由於他們的共情缺損,而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和能力孤島等非社會性特徵則是系統化無損甚至超常的表現。

Baron一Cohen將共情定義為:識別他人情緒和感受,並對其作出適當情緒反應的驅力。咱們之前講的心理理論其實就是共情中的認知成分。而該理論認為自閉症兒童情感淡漠與交流障礙也有著自身不適當情緒反應作為基礎。

系統化指:通過分析系統變數,來推導支配系統活動的基本規則的驅力,以及利用規則構造系統的驅力。簡單來講就是變數選擇、控制與分析觀察,歸納規律指導行為的過程。

其實正常孩子的也有歸納物理世界規律的能力。但自閉症的孩子簡直就是一個"科學家",他們為理解系統,理解這個世界,必須反復觀察系統中的所有細節特徵,把每次觀察作為一個樣本,在所有樣本中歸納出一個不變模式,並把這個模式作為該系統的規則。將其上升至"原理"層面Baron一Cohen才能繼續一絲不苟並且、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生活。

比如有研究顯示,正常兒童在注視面孔時更關注眼睛,因為眼睛中有最為豐富的情緒情感的資訊,然而自閉症兒童則更加關注人們的嘴巴,因為口唇活動與聲音傳出在他們看來具有"視聽一致性",是一個系統化的表徵,而對共情有重要意義的目光注視則被忽略了。

而自閉症患兒由於缺乏心理理論能力,往往對別人的感受反應遲鈍,不考慮別人的立場和需要,更不瞭解別人的用意和反應,造成社交困難。

例如,嬰兒在1歲左右就可以通過眼神瞭解他人對事物的看法,或者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覺。這是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社會溝通技能,即共同注意。然而罹患自閉症的嬰幼兒在1歲前,共同注意就有缺陷存在。此外,有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對開心,傷心等簡單面部表情的識別與健康兒童無差異,但對尷尬、嫉妒的複雜情緒的識別表現出識別困難,對動態面部表情的識別也較困難,導致他們在社交情境中不能準確理解情緒變化和社交差異,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互動模式。

此外,自閉症患兒與他人的交流常常是單方面的,以自我為中心,缺少理解他人心理狀態和意圖的動力,導致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和溝通失效或不足,從而表現出較差的語用學能力。

他們語音、語法能力基本無損傷,但對語言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並且存在顯著而廣泛的言語和非言語語用學障礙,如語義理解困難,不能理解和使用間接語言。比如電影《莫札特與藍鯨》裡的女主角就是一個按字面意思理解句子的人,父母告訴自己因為電視中的人"break the record"而激動不已,於是break了一堆records證明自己也可以做到。雖然電影有點誇張,但是幫助大家理解吧。

兒童心理理論缺損還可以通過小窗測試Hughes & Russell體現出來。在這項測試中,小孩可從一個小窗觀看兩個箱子的內部,他需要指向他挑選的那個箱子。假如他指向那個沒有放糖的箱子,就可贏得一粒糖。如他指向有糖的箱子,就不會有糖的獎賞。另一種測試是加進一位對手,對手會打開小孩曾經指向的箱子,如果裡面有糖,就歸對手所有。這項測試的關鍵是要小孩騙倒對手,他方可得到獎賞。測試結果顯示自閉症兒童不管有沒有對手,他的成績都很差。

關於上述的測試,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自閉患者存在的執行困難,他們重複地犯同樣的錯誤,很難改變思考模式,並且由於額葉受損而導致的執行功能障礙者的很多症狀與自閉症者的表現相似,比如:1.僵化、欠缺彈性的行為;2.因環境的輕微改變而感到不安;3.堅持完全遵循慣例的每個細節;4.行為衝動、難以抑制即時的反應等。

自閉症兒童心理理論缺損的神經基礎還可能在於"鏡像神經元"。研究人員發現人腦中存在一種與同理心以及認知他人意圖有關的鏡像神經元,它的損傷可能是自閉症患者社會功能障礙更為微觀的解釋。

缺乏共情與過度系統化

由於弱中央系統與心理理論缺損都只能解釋自閉症兒童的部分症狀,近些年來,有學者提出了共情系統化模型。

人們發現共情和系統化往往是拮抗的,比如女性的情商比男性高,而系統化能力則相對較低。而自閉症之所以表現出社交和溝通障礙是由於他們的共情缺損,而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和能力孤島等非社會性特徵則是系統化無損甚至超常的表現。

Baron一Cohen將共情定義為:識別他人情緒和感受,並對其作出適當情緒反應的驅力。咱們之前講的心理理論其實就是共情中的認知成分。而該理論認為自閉症兒童情感淡漠與交流障礙也有著自身不適當情緒反應作為基礎。

系統化指:通過分析系統變數,來推導支配系統活動的基本規則的驅力,以及利用規則構造系統的驅力。簡單來講就是變數選擇、控制與分析觀察,歸納規律指導行為的過程。

其實正常孩子的也有歸納物理世界規律的能力。但自閉症的孩子簡直就是一個"科學家",他們為理解系統,理解這個世界,必須反復觀察系統中的所有細節特徵,把每次觀察作為一個樣本,在所有樣本中歸納出一個不變模式,並把這個模式作為該系統的規則。將其上升至"原理"層面Baron一Cohen才能繼續一絲不苟並且、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生活。

比如有研究顯示,正常兒童在注視面孔時更關注眼睛,因為眼睛中有最為豐富的情緒情感的資訊,然而自閉症兒童則更加關注人們的嘴巴,因為口唇活動與聲音傳出在他們看來具有"視聽一致性",是一個系統化的表徵,而對共情有重要意義的目光注視則被忽略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