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黃圃人民醫院內科護士長梁燕紅從事護理工作的第28個年頭。 自1991年上任內科護士長以來, 她由一名資歷淺、年紀輕的護士長轉 變為兼具臨床業務和管理能力的老護士長。 在病人的眼中, 她是一位不厭其煩地 回答瑣碎問題、千方百計滿足各種需求、耐心周到完成護理工作的白衣天使。 2007年, 她被評為 黃圃鎮“三八”紅旗手, 2008年被評為 衛生系統優秀護士和市衛生系統醫德醫風先進個人。
大年初八下午, 是梁燕紅在春節期間的一個短暫假期。 兒子馬上準備回校了, 她趕著回家親手為他做一頓晚飯,
一疊利是封飽含謝意
“護士長, 今天還上班沒有休息?”在內科各病房, 不少病人及病人家屬見到梁燕紅都主動打招呼。 梁燕紅熟絡地叫出病人的名字, 耐心回答家屬的諮詢, 幾句話就解除了對方的疑惑, 整個病房區在她的管理安排下井井有條。
“我會鼓勵護士儘量多與病人溝通, 好的溝通不僅有利於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和病人康復,
今天春節, 梁燕紅與往年一樣, 收到很特殊的禮物--一疊厚厚的利是封。 禮物送到梁燕紅手中的時候, 還是一個個沉甸甸的紅包, 梁燕紅把紅包的“內容”取出歸還給病人家屬, 只收下了顏色鮮豔的利是封。 “只收下利是封, 就是跟他們說, 心意我領了。 病人給我送紅包, 說明我服務獲得了認可, 心裡非常高興。 ”梁燕紅說。
每逢過年過節或者病人康復出院的時候, 梁燕紅都會收到不少紅包, 梁燕紅總是把裡面的錢拿出來, 當面退還給病人或家屬, 只留下利是封。 擺在案頭的一疊厚厚的利是封,
28年的護理生涯中, 除卻髒和累等護理工作最顯著的特點外, 梁燕紅還遭遇了與愛滋病患者“親密接觸”的危險。
黃圃人民醫院的內科是大內科, 包括內科、傳染科及ICU。 去年, 內科收治了一名愛滋病患者。 起初, 不僅病人心理有抵觸情緒, 所有醫護人員也如臨大敵, 生怕出現什麼紕漏。 這種緊張的氛圍被梁燕紅打破了。 當所有的人都不敢接近病人時, 梁燕紅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與他接觸, 她的一個微笑, 一個關切的眼神, 一個細微的動作, 打消了病人所有的顧慮, 同時也消除了醫者與患者之間的隔膜。 兩次護理愛滋病患者的經歷, 內科的護士們不僅增加了愛滋病護理的業務知識,
“當時心裡真害怕, 防護措施、護理手則雖然可以減低感染風險, 但我擔心愛滋病患者由於情緒不穩而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行為。 ”在梁燕紅的記憶中, 醫生、護士與患者之間, 由於溝通不暢造成誤會, 導致延誤治療的例子不在少數。
幾年前, 從其他醫院轉來黃圃人民醫院的一名病人, 由梁燕紅負責護理。 病人整天叫喊著:“快要死了, 我活不了幾天了。 ”不僅不肯配合治療, 還對幫助她的醫生、護士惡言相向。 梁燕紅借助打針、換藥的機會與病人聊天, 慢慢摸清了病人的心思。 “不知道是因為上一任醫生沒有解釋清楚, 還是家屬的轉述有誤,
病人眼中:親切如“鄰家大姐”的護士長
梁燕紅的語速很快, 卻總能一下子抓住病人的興趣點, 吸引他們與自己聊天。 “護士長有時上班時間特別早, 因為她要趕到病房為那些沒有親人陪同的病人買早餐。 ”一位元中年女病人告訴記者, 只要是病人提出的要求, 護士長都會想盡辦法滿足, 態度親切就像一位“鄰家大姐”。
今年春節期間的一天中午,一位患血管瘤的病人突然吐血,地板上的鮮血令同房其他病人觸目驚心。當時醫院的護工已經下班,距離他們上班還有一個多小時。看到這種情形,梁燕紅默默地拿起拖把,迅速把病房打掃乾淨。有些病人家屬敬佩地說:“護士長還肯幹這種活,真難得。”梁燕紅的回答很實在:“如果說護士長不方便做打掃的工作,那麼病人、病人家屬就適合嗎?那麼多鮮血在病房裡,如果不打掃既影響衛生,又影響病人情緒。作為護士,只要是病人需要的,都應該盡力去做。”
梁燕紅這位完全沒有架子的護士長,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幫病人跑腿。甚至幫病人排隊買飯、帶東西等瑣碎小事她也從不推辭。梁燕紅說:“他們(病人)沒有陪護人員,整天待在病房內很孤獨,需要關懷。只要是我能滿足的要求,我都會儘量滿足。”
同事眼中:人稱“魔鬼”護士長
在黃圃人民醫院,梁燕紅有一個外號,人稱“魔鬼”護士長。梁燕紅手下14位護士,對梁燕紅有一種敬畏感。梁燕紅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對護理事業的奉獻精神,令她們敬佩。
“她們經常向我求情,說‘就差幾分了,算我及格吧。’每次我都說不行。”梁燕紅表示,每月一次考核要求護士提升自己的護理業務水準,她不允許有人蒙混過關。所以,每次考核只要是由梁燕紅把關,護士們都會提早熟習操作與理論,“魔鬼”護士長的名聲由此而來。
“醫院內部人員交流的時候,內科護士都是搶手貨,每個科室都喜歡用。這就是梁護士長調教有方的成果。”許紅雲告訴記者,梁燕紅的業務水準出眾,經她嚴格培訓出來的護士個個是精英。正是因為她的嚴厲造成的緊迫感,迫使護士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掌握護理操作及理論。“不懂,去看看書架上某本書某章節的內容。”這是梁燕紅在護理室裡的口頭禪。滿滿一書架的書,大部分護理本科及重症監護的書籍都是梁燕紅自己花錢買回來的,用於培訓新人。
對話
記者:採訪中觀察到一個小細節,你好像對每位元病人的情況都瞭解,還能熟練地叫他們的名字,為什麼呢?
梁燕紅:那確實需要花點心思。內科病號春節期間有30-40個,平常高峰期有70多個。他們的病歷,每天上、下班之前,我都翻閱一遍,對他們有一定的瞭解。剩下的功夫就是不定時巡房,與他們面對面交談,將他們的名字和人對上號,就容易記住了。熟悉病歷是護理工作的第一步,記住病人名字便於溝通交流也是護理工作一部分。
記者:聽說你和不少病人的感情很好,許多護士想向你學習與病人的溝通交流的方法,能傳授一下嗎?
梁燕紅:可能是我在醫院做得久,老病號都認得我吧。(笑)主要講些與病人病情有關的護理知識,談話最好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進行。護理知識、飲食注意事項與病人的康復息息相關,病人自然有興趣和你聊。另外,輕鬆、幽默的談話方式可以説明病人擺脫緊張的情緒。比如看到一個老病號來醫院治療,我會開玩笑地說:“又入廠(醫院)啦,這次哪個零件壞啦?”
記者:從業28年,有什麼開心和難過的經歷?
梁燕紅:最近護理了一位80多歲的老人,他由於骨折住院,臥床3個多月。經過我們的護理,他身上完全沒有長褥瘡,並且順利康復出院。看到曾經身體虛弱的老人康復,可以與兒孫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時,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最難過的時候是手下的護士被病人投訴。無論誰對誰錯,我作為管理者都必須陪同護士到病房瞭解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經常給護士們“打預防針”:做護士的確很辛苦,但既然選擇了,就要竭盡全力把分內的工作完成好。
態度親切就像一位“鄰家大姐”。
今年春節期間的一天中午,一位患血管瘤的病人突然吐血,地板上的鮮血令同房其他病人觸目驚心。當時醫院的護工已經下班,距離他們上班還有一個多小時。看到這種情形,梁燕紅默默地拿起拖把,迅速把病房打掃乾淨。有些病人家屬敬佩地說:“護士長還肯幹這種活,真難得。”梁燕紅的回答很實在:“如果說護士長不方便做打掃的工作,那麼病人、病人家屬就適合嗎?那麼多鮮血在病房裡,如果不打掃既影響衛生,又影響病人情緒。作為護士,只要是病人需要的,都應該盡力去做。”
梁燕紅這位完全沒有架子的護士長,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幫病人跑腿。甚至幫病人排隊買飯、帶東西等瑣碎小事她也從不推辭。梁燕紅說:“他們(病人)沒有陪護人員,整天待在病房內很孤獨,需要關懷。只要是我能滿足的要求,我都會儘量滿足。”
同事眼中:人稱“魔鬼”護士長
在黃圃人民醫院,梁燕紅有一個外號,人稱“魔鬼”護士長。梁燕紅手下14位護士,對梁燕紅有一種敬畏感。梁燕紅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對護理事業的奉獻精神,令她們敬佩。
“她們經常向我求情,說‘就差幾分了,算我及格吧。’每次我都說不行。”梁燕紅表示,每月一次考核要求護士提升自己的護理業務水準,她不允許有人蒙混過關。所以,每次考核只要是由梁燕紅把關,護士們都會提早熟習操作與理論,“魔鬼”護士長的名聲由此而來。
“醫院內部人員交流的時候,內科護士都是搶手貨,每個科室都喜歡用。這就是梁護士長調教有方的成果。”許紅雲告訴記者,梁燕紅的業務水準出眾,經她嚴格培訓出來的護士個個是精英。正是因為她的嚴厲造成的緊迫感,迫使護士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掌握護理操作及理論。“不懂,去看看書架上某本書某章節的內容。”這是梁燕紅在護理室裡的口頭禪。滿滿一書架的書,大部分護理本科及重症監護的書籍都是梁燕紅自己花錢買回來的,用於培訓新人。
對話
記者:採訪中觀察到一個小細節,你好像對每位元病人的情況都瞭解,還能熟練地叫他們的名字,為什麼呢?
梁燕紅:那確實需要花點心思。內科病號春節期間有30-40個,平常高峰期有70多個。他們的病歷,每天上、下班之前,我都翻閱一遍,對他們有一定的瞭解。剩下的功夫就是不定時巡房,與他們面對面交談,將他們的名字和人對上號,就容易記住了。熟悉病歷是護理工作的第一步,記住病人名字便於溝通交流也是護理工作一部分。
記者:聽說你和不少病人的感情很好,許多護士想向你學習與病人的溝通交流的方法,能傳授一下嗎?
梁燕紅:可能是我在醫院做得久,老病號都認得我吧。(笑)主要講些與病人病情有關的護理知識,談話最好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進行。護理知識、飲食注意事項與病人的康復息息相關,病人自然有興趣和你聊。另外,輕鬆、幽默的談話方式可以説明病人擺脫緊張的情緒。比如看到一個老病號來醫院治療,我會開玩笑地說:“又入廠(醫院)啦,這次哪個零件壞啦?”
記者:從業28年,有什麼開心和難過的經歷?
梁燕紅:最近護理了一位80多歲的老人,他由於骨折住院,臥床3個多月。經過我們的護理,他身上完全沒有長褥瘡,並且順利康復出院。看到曾經身體虛弱的老人康復,可以與兒孫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時,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最難過的時候是手下的護士被病人投訴。無論誰對誰錯,我作為管理者都必須陪同護士到病房瞭解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經常給護士們“打預防針”:做護士的確很辛苦,但既然選擇了,就要竭盡全力把分內的工作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