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8個絕招養出健壯好寶寶

寶寶不愛喝水, 不愛吃青菜, 睡覺愛抱奶瓶……面對這些“問題寶寶”, 媽媽們怎麼辦呢?

一、不愛喝水的寶寶

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 所以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一些家長可能發現了, 寶寶在上幼稚園以後, 生病的機會相對多了起來。 因為這個時候, 寶寶飲水量明顯減少了, 加上活動量增多, 身體丟失的水分增多了, 使寶寶抵抗力下降, 寶寶生病機會自然增加。 所以讓寶寶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應對方法:

1、無論是在家、外出, 只要是醒著, 每隔一小時讓寶寶喝幾口水。

2、寶寶睡醒後要馬上喂他喝水。

3、上幼稚園的寶寶要學會對老師說“老師, 我要喝水”這句話。 去幼稚園接寶寶時, 也要隨身帶著一瓶白開水。

4、寶寶洗澡、運動後要及時喝水。

二、不愛吃菜的寶寶

現在有饑餓感的寶寶越來越少了, 許多寶寶都有不吃青菜和挑食的壞毛病, 大多數父母也聽之任之。 這樣的寶寶很容易生病。 由於飲食結構不均衡, 寶寶體內缺乏一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以後, 當然會引起反復的感冒。

應對方法:

1、不要經常給寶寶吃“營養藥”, 藥補不如食補。

2、很多寶寶不愛吃菜, 主要是不愛嚼長長的菜葉, 家長們要下點工夫給寶寶做飯。 例如, 蒸雞蛋或炒米飯的時候, 把菜切得很碎, 這樣, 寶寶就嘗不出來菜的感覺了。 把菜包成餃子、包子也不錯。

三、晚餐吃得多的寶寶

俗話說:“早上吃好, 中午吃飽, 晚上吃少”。 這個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可是大多家庭晚上吃得很豐盛。 一些家長, 總擔心寶寶在幼稚園裡吃不飽, 傍晚回來後, 不管寶寶是否餓, 就哄著寶寶吃很多的飯, 飯裡還有很多肉, 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造成寶寶夜間睡眠品質差, 久而久之, 寶寶就生病了。

應對方法:

1、改善寶寶飲食習慣很重要, 晚餐時不要大魚大肉地吃, 可以吃些好消化的食物, 比如麵條、豆腐、稀飯等。

2、如果寶寶在幼稚園吃過晚餐了, 回家後給寶寶吃些水果、幾片餅乾就可以了。

3、如果寶寶晚餐吃得多, 不要吃完就睡, 而要讓寶寶活動半小時, 必要的時候飯後給寶寶吃點促進消化的藥物。

四、睡前抱奶瓶的寶寶

有的寶寶從小養成習慣, 睡前要喝一瓶奶或抱著奶瓶才能睡著, 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 殊不知, 細菌最喜歡牛奶, 而且細菌最喜歡在隱蔽的咽喉部繁殖, 於是, 這樣的寶寶就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

應對方法:

1、逐漸改掉寶寶睡前喝奶的習慣, 如提前給寶寶喝奶。

2、如果一下改不了這個習慣, 建議喝完奶後, 讓寶寶再喝幾口溫水漱漱口。

3、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 要慢慢教會他們早晚刷牙。

五、過敏體質的寶寶

過敏體質的寶寶, 比一般寶寶生病機會高。 他們有以下一些特點:小時候愛出濕疹和蕁麻疹;睡覺不老實愛打滾;大多有家族史, 比如爸爸或媽媽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或哮喘等。

應對方法:

1、提倡母乳餵養, 吃母乳的寶寶,

可以減緩發生過敏的幾率。

2、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 要晚點添加牛奶(建議1歲後)或吃特殊奶粉(過敏體質專用奶粉, 市面有售)。

3、如果吃海鮮就出蕁麻疹, 建議暫時避免蝦和螃蟹(建議3歲後再開始添加)。

4、要留意可能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如反復咳嗽, 不一定是感染引起的, 有可能是碰見了引起過敏的物體(如動物毛、花粉)或吃了蝦、螃蟹、花生等過敏的食物引起的。

六、睡眠太少的寶寶

睡眠充足是寶寶發育的先決條件, 寶寶貪玩是天性。 許多家長不注意這一點, 聽之任之, 加上家長愛熬夜, 對寶寶關心不夠, 沒有培養寶寶早睡早起的習慣, 寶寶每次都是玩得很累了才睡覺, 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稚園, 久而久之, 寶寶疲乏過度, 就容易生病。

應對方法:

1、晚上9點寶寶就應洗漱準備睡覺。

2、睡前家長應該關暗床頭燈, 製造一個良好睡眠環境, 給寶寶講個睡前故事, 讓寶寶安靜入睡。

七、膽小的寶寶

現在的寶寶, 大多是獨生子, 又多住高樓, 與人交往的機會很少。 一些家長不注意提前訓練和心理準備, 3歲以後, 猛然讓寶寶上幼稚園了, 寶寶自然就有明顯的恐懼和不適應。 因為心理的作用, 寶寶有可能出現噁心、嘔吐, 甚至咳嗽、睡眠不實等現象, 可是如果去醫院檢查, 卻發現沒有問題。

應對方法:

1、幾個月大的寶寶要多抱出去曬太陽, 並與人多接觸。

2、會走的小朋友可帶去遊樂場、親子班, 與同齡寶寶多接觸。

3、上幼稚園前去園裡參觀, 慢慢適應那裡的情況。

4、上幼稚園最初幾周, 每次接寶寶的時候,要多誇獎寶寶。讓寶寶喜歡幼稚園,減少上幼稚園的恐懼。

八、不及時治療的寶寶

有不少父母,寶寶生了病,不管輕重,都不及時治療。這樣的家長,喜歡私自停藥或讓寶寶像大人那樣“扛”。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寶寶病情變化很快,有病還是要及時規範地吃藥,及時遏制住疾病的發展過程。如果體內致病微生物不被消滅乾淨,就有可能死灰復燃,疾病帶來的危害遠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寶寶有病,要及時就醫。

應對方法:

1、首先要信任醫生,規範地吃藥。不要私自增減藥物。

2。要多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腹痛、高熱或嘔吐,一定要及時就診。

九、經常輸液的寶寶

有些父母,見寶寶生病就緊張,醫生不建議寶寶打針,家長卻強烈要求輸液。他們認為寶寶發燒就是病情嚴重的表現,燒退了,才是疾病好轉的跡象。所以,寶寶發燒就給寶寶打吊針,這是非常錯誤的。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並且一定程度的發燒是人體抵抗感染的一種反應,所以,如果判定寶寶只是普通感冒,血常規沒有明顯異常,不要見發燒就打針。否則,導致寶寶免疫功能紊亂,造成寶寶反復感染。

應對方法:

1、輸液還是吃藥要聽從醫生建議。

2、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發燒的時候精神很好,能吃能玩,不超過38。5℃,這個時候應該給寶寶多喝水,而不是急於輸液。

8個絕招 養出健壯寶寶

第一招:母乳與輔食相得益彰

現在提倡母乳餵養,母乳餵養的優點不容置疑,母乳可滿足4—6個月以前嬰兒所需的營養素。然而4—6個月以後,其所含鐵質、葉酸、維生素、鈣等營養素就顯得相對不足,若不適時補充其他食物,即輔食,孩子不僅長不好,而且有患貧血、佝僂病等疾患的可能。

第二招:主食與零食不可偏頗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視,一味亂給或一點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美國—份調查資料顯示,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身體所需熱量的20%,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所以說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分的重要補充,零食和主食哪樣都不能缺少。

第三招:貴食與賤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習慣于用價格的高低來衡量食品的貴賤,以為價格越貴的食物對寶寶越是有益,其實,價格普通的奶、蛋、肉、豆類、果蔬及糧食才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類細胞組織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則含有豐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許多價格超過他的食品。總之,選擇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為小兒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則來定,與價格無直接聯繫。

第四招:水果與蔬菜結合完美

有些家長認為水果營養優於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樂於接受,因而輕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實,水果與蔬菜各有所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不同的營養。但總的來說,蔬菜比水果對寶寶的發育更為重要。當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故兩者應兼顧,互相補充,不可偏頗,更不能互相取代。

第五招:軟食與硬食兼施

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他們對硬食的攝入,更有甚者是讓他們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後,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後,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乾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並通過咀嚼動作牽動寶寶的面肌及眼肌的運動,這樣有利於寶寶血液迴圈的加速和頜骨與面骨的發育,對健腦和美容均有益。

第六招:葷食與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動物性食物被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豐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多吃。家長在給寶寶配餐時,可做到肉,菜兼頜,葷素搭配。

第七招:進食與飲水並駕齊驅

重視進食,忽視飲水是不少家長存在的又一餵養誤區。水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與代謝活動,包括食物的消化,養分的運送、吸收及廢物的排泄,無一能離開水。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相對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間,應給孩子一定量的水喝。

第八招:食物與情緒適時調整

食物影響著兒童的精神發育,不健康情緒和行為的產生與食物結構的不合理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如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鬱、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等。身為人之父母應牢記這些,並見於行動,以保持孩子健康樂觀的情緒。

每次接寶寶的時候,要多誇獎寶寶。讓寶寶喜歡幼稚園,減少上幼稚園的恐懼。

八、不及時治療的寶寶

有不少父母,寶寶生了病,不管輕重,都不及時治療。這樣的家長,喜歡私自停藥或讓寶寶像大人那樣“扛”。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寶寶病情變化很快,有病還是要及時規範地吃藥,及時遏制住疾病的發展過程。如果體內致病微生物不被消滅乾淨,就有可能死灰復燃,疾病帶來的危害遠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寶寶有病,要及時就醫。

應對方法:

1、首先要信任醫生,規範地吃藥。不要私自增減藥物。

2。要多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腹痛、高熱或嘔吐,一定要及時就診。

九、經常輸液的寶寶

有些父母,見寶寶生病就緊張,醫生不建議寶寶打針,家長卻強烈要求輸液。他們認為寶寶發燒就是病情嚴重的表現,燒退了,才是疾病好轉的跡象。所以,寶寶發燒就給寶寶打吊針,這是非常錯誤的。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並且一定程度的發燒是人體抵抗感染的一種反應,所以,如果判定寶寶只是普通感冒,血常規沒有明顯異常,不要見發燒就打針。否則,導致寶寶免疫功能紊亂,造成寶寶反復感染。

應對方法:

1、輸液還是吃藥要聽從醫生建議。

2、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發燒的時候精神很好,能吃能玩,不超過38。5℃,這個時候應該給寶寶多喝水,而不是急於輸液。

8個絕招 養出健壯寶寶

第一招:母乳與輔食相得益彰

現在提倡母乳餵養,母乳餵養的優點不容置疑,母乳可滿足4—6個月以前嬰兒所需的營養素。然而4—6個月以後,其所含鐵質、葉酸、維生素、鈣等營養素就顯得相對不足,若不適時補充其他食物,即輔食,孩子不僅長不好,而且有患貧血、佝僂病等疾患的可能。

第二招:主食與零食不可偏頗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視,一味亂給或一點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美國—份調查資料顯示,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身體所需熱量的20%,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所以說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分的重要補充,零食和主食哪樣都不能缺少。

第三招:貴食與賤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習慣于用價格的高低來衡量食品的貴賤,以為價格越貴的食物對寶寶越是有益,其實,價格普通的奶、蛋、肉、豆類、果蔬及糧食才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類細胞組織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則含有豐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許多價格超過他的食品。總之,選擇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為小兒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則來定,與價格無直接聯繫。

第四招:水果與蔬菜結合完美

有些家長認為水果營養優於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樂於接受,因而輕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實,水果與蔬菜各有所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不同的營養。但總的來說,蔬菜比水果對寶寶的發育更為重要。當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故兩者應兼顧,互相補充,不可偏頗,更不能互相取代。

第五招:軟食與硬食兼施

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他們對硬食的攝入,更有甚者是讓他們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後,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後,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乾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並通過咀嚼動作牽動寶寶的面肌及眼肌的運動,這樣有利於寶寶血液迴圈的加速和頜骨與面骨的發育,對健腦和美容均有益。

第六招:葷食與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動物性食物被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豐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多吃。家長在給寶寶配餐時,可做到肉,菜兼頜,葷素搭配。

第七招:進食與飲水並駕齊驅

重視進食,忽視飲水是不少家長存在的又一餵養誤區。水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與代謝活動,包括食物的消化,養分的運送、吸收及廢物的排泄,無一能離開水。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相對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間,應給孩子一定量的水喝。

第八招:食物與情緒適時調整

食物影響著兒童的精神發育,不健康情緒和行為的產生與食物結構的不合理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如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鬱、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等。身為人之父母應牢記這些,並見於行動,以保持孩子健康樂觀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