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職場武林外傳:誰在左右你的意見

我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 就是選擇。

行不行、好不好、哪個好、你支持誰……在二選一時表個態, 或者在幾個封閉選項中選出最佳, 這樣的問題, 我們大家每時每刻都能遇到吧?

可很多時候, 那些看似簡單的決定, 其實並不容易。

同福客棧裡, 時時上演著類似的戲碼:女老闆佟湘玉遇事總喜歡和下屬商量商量, 力求民主——大到關乎小貝前途的是否要習武, 小郭和無雙到底誰走誰留, 小到盤子裡唯一的螃蟹該給誰吃。 萬一參與意見者分歧太大, 各抒己見爭執不下, 她也有辦法——那就投票唄。

真到了需要一人一票表明立場的時候,

無論是老白、小郭、秀才還是大嘴, “我”就要從“我們”的大背景下走出來, 在追光燈的照射下, 獨自面對觀眾的審視和評判, 並承擔選擇所帶來的一系列後果。

職場上, 這樣的情形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吧——領導徵求意見:方案A和方案B, 乃至於方案C、方案D, 你贊成哪個?這裡的ABCD, 可能是銷售計畫, 可能是未來合作夥伴, 可能是優秀員工候選人, 可能是中午聚餐的飯館, 也可能是年會上部門要表演的節目。 它們各有所長, 也各有所短, 這時候, 你該怎麼選?

有一種人, 表達意見的唯一根據就是自己第一時間的判斷和感受。 他們性情得很, 覺得哪個好就選哪個, 至於其他的, 一概不論。 而另一種人呢, 他(她)的意見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即便自己再怎麼覺得好,

也要想想是不是別人也會有同樣感受, 自己的選擇是不是給別人帶來不快和麻煩, 甚至, 對於自己的選擇, 別人會怎麼想。

換句話說, 這些人的意見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這麼說顯得有點兒籠統, 還是讓我們到戲裡戲外的故事中抓幾個典型吧。

白展堂和佟湘玉、郭芙蓉和呂秀才, 這兩對兒是辦公室裡拆不散的利益共同體。 因為關係好的緣故吧, 哪怕只是礙於情面, 他們在表達意見時都會或多或少地有所顧忌。 比如, 在小貝是否學武的問題上, 投了反對票的佟老闆只需一個眼神, 老白就堅定地舉起右手, 成為她意見的支持者;而力主學武的小郭也只是輕輕咳了一下, 秀才便一下子從反對陣營中倒戈過去,

“活到老, 學到老, 學門手藝, 沒壞處的”。

情面確實是一種壓力, 好友拋過來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仿佛在說:你應該站在我這邊。

這種事情在職場上並不少見。 一個朋友受命組建臨時小組, 負責專案攻堅——在那個大團隊裡, 這不僅意味著榮譽, 更直接關係著年底紅包的大小。 她再三考量, 心裡大概有了份名單, 入選的全都是組裡的業務骨幹。 會上, 她一邊念名單, 一邊偷偷觀察好友Z的反應——Z一直死死盯著她, 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還帶著些責怪, 好像在說:“你怎麼不選我啊?”

最後時刻, 她臨時決定在名單的最後加進Z的名字。 意料之外, 卻在情理之中。

另一個典型是李大嘴, 他顧忌的是如何與上司保持一致。 幾次投票,

不論投的是什麼, 他都堅定地站在老闆娘這邊, 義無反顧。

有個詞叫“建立一致性”, 也就是說, 作為下級, 你應該清楚地知道上司對哪些事情比較在意, 對什麼工作特別看重, 上司要求緊急處理的事一定要排在你日程表的優先位置, 上司否定掉的決議即便你再不滿意也要就此打住。

在“一致性”的規則下, 很多人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 他們總是態度曖昧, 希望摸清領導的好惡之後再作決定, 這樣既不至於和“主旋律”唱反調, 更可以給上司留下個好印象。

${FDPageBreak}

現實中有人深諳此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 同事們提議去川菜館聚餐, 上司剛問了句“很辣吧”, 就有人“識時務”地跳出來高聲反對:我最近胃不舒服, 咱們吃點清淡的吧。

你不得不感歎他的精明——從不率先表態, 而是等主流意見出來之後, 再見機行事。 只是, 連吃個飯這樣的小事都要看人眼色, 未免有點兒太糾結了吧。

在上下級關係中, 個人的獨立判斷再一次退讓——領導的意見永遠正確, 領導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領導的價值觀決定著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好惡。 在這樣的氛圍裡, 如果你能熟練掌握這門技術, 或許真的可以就此平步青雲, 在職業發展中有所斬獲。 但, 要是有意外呢?

把個人和團隊的發展寄託在某一個人身上, 這本身就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一味的附和, 可能會讓你的上司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越走越遠;雖然眼前確實能得到些小甜頭, 可到頭來, 萬一事情搞砸了, 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職場守則第一條:老闆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發現老闆錯了,請參照第一條。”這句話強調了老闆對員工的絕對領導關係,但這並不表明老闆向你下達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須執行。所以說,“一致性”絕不是簡單地做領導的應聲蟲,而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自由表達,幫助上司看到某個決定背後的機遇和風險,並且試著完善它。當然,溝通也講究技巧,再好的建議也不必搞得領導當眾下不來台。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

無論是被親情友情綁架,還是屈服於上下級關係,顯然,有些人的意見和態度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他們過於在乎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過於追求自己和環境的“和諧”,卻恰恰忽略了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職場守則第一條:老闆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發現老闆錯了,請參照第一條。”這句話強調了老闆對員工的絕對領導關係,但這並不表明老闆向你下達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須執行。所以說,“一致性”絕不是簡單地做領導的應聲蟲,而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自由表達,幫助上司看到某個決定背後的機遇和風險,並且試著完善它。當然,溝通也講究技巧,再好的建議也不必搞得領導當眾下不來台。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

無論是被親情友情綁架,還是屈服於上下級關係,顯然,有些人的意見和態度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他們過於在乎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過於追求自己和環境的“和諧”,卻恰恰忽略了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