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中耳炎, 又叫分泌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等, 是因咽鼓管阻塞引起的, 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 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 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或併發鼓室硬化症。
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常因炎症性阻塞、機械性阻塞、氣壓驟變引起。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因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治療不恰當或不徹底所致。 治療原則為改善中耳通氣, 清除中耳積液及病因治療。
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或變態反應
如急性鼻炎、鼻竇炎、鼻咽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變應性鼻炎等。
2.氣壓損傷
乘飛機或潛水過程中, 氣壓變化過快, 中耳內氣壓不能及時平衡所致。
3.咽鼓管阻塞
常見於兒童腺樣體肥大, 成人鼻咽部腫瘤, 以及頭面部放射線治療後。 也可因為鼻中隔偏曲、鼻腔填塞物堵塞等引起。
4.細菌及病毒感染
中耳某些類型的細菌及病毒感染也可引起。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耳悶、聽力減退。 多發生在感冒或乘坐飛機後。 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 擤鼻時, 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有時頭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可覺聽力改善。 有自聽增強, 即聽外界聲音變小, 聽自己說話聲音變大。 部分患者有輕微耳痛。 按壓耳屏後症狀可暫時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