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專家分析認為, 在夏季, 不少人在大量出汗後, 選擇飲用冰水來解暑降溫, 其實是不科學的。 因為這樣雖然會帶來暫時的舒適感, 但大量飲用冰水, 會導致汗毛孔宣洩不暢, 肌體散熱困難, 餘熱蓄積, 極易引發中暑。 而且冰水數寒涼之物, 人喝到身體裡被吸收後, 腸胃很容易產生痙攣。 因此, 小編提醒大家夏季不要飲用冰水來解暑降溫。
夏季冰水解渴
養生保健:天熱喝冰水更解渴?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 要治療傷暑(中暑), 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 令汗出”, 因為熱水含有能量,
刨冰店中五彩繽紛的配料和淋醬, 便利商店中單是包裝就可口誘人的雪糕、甜筒等等。 揮汗如雨的夏日, 冰品往往是消暑聖品的首選。 不過, 究竟該如何選冰品才能吃得快樂又不失健康呢?趕快來看看專家醫師們教你怎麼吃冰。
一、不能吃冰的情況
1、月經前期或月經期間
子宮容易收縮, 造成經痛或經血難以排除乾淨, 長期會有經期不順的問題。
2、飯後
胃內的溫度急劇下降, 容易造成胃脹、消化不良, 甚至絞痛、腹瀉。
3、劇烈運動後
會讓胃腸道的血管突然收縮, 引起腹瀉或腹痛。
小貼士:冰對嗓子也有刺激, 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 防止哮喘復發。
什麼都要冰的, 當心變成凍凍腦
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 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 請自願者喝冰水, 喝完馬上做胃鏡, 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及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 這就是缺血的現象。
當黏膜缺血時會造成兩種傷害, 一是很容易受各種病毒或是細菌的感染, 而食道及胃腸則是人體接收食物時的第一道防禦, 因此要特別小心;第二則是黏膜容易出現微水腫,
除了腸胃功能不好之外, 冰品也會直接影響各個器官, 像是女性子宮就很容易受影響, 除了白帶會變多外, 還會形成子宮血瘀, 而且會引發痛經。 其實, 不只是中醫師認為一口灌冷飲或是猛吃?冰不好, 西醫也認同這個觀念, 嘉義長庚醫院複健科主任專家表示, 國外有一種頭痛名稱叫“凍凍腦brainfreeze)”, 或稱為“霜淇淋頭痛(icecreamheadache)”, 其實就是指快速大量喝冰水、吃冰所引起的。
肩頸酸痛吃冰害的
專家也認為冰品會影響酸痛症是有科學根據的, 因為冰水順著食道而下,
和吃冰最有關係的酸痛, 包括頸部、肩膀, 專家說, 喜歡吃冰的女性不妨自我評估一下, 酸痛是不是常常從肩頸痛到肩胛骨附近的“膏肓”點?另外, 還有胸前鎖骨內側的前鋸肌、中鋸肌等, 因此做SPA被按壓到前胸時, 常會有酸脹感, 還有現在愈來愈常見的筋肌膜疼痛症候群, 這些症狀都和吃冰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