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腦膜瘤由什麼原因引起的:皮膚腦膜瘤(cutaneous meningioma)亦稱沙樣腦膜瘤(psammoma)。 原發性皮膚腦膜瘤亦稱殘留性腦膜膨出(rudimentary meningocele)。 該病為發育性缺陷, 發生於頭部、額部, 偶見於外聽道, 由於在頭顱骨外出現腦膜細胞所致。 皮膚腦膜瘤多屬良性, 呈球形或結節狀, 生長於腦實質外, 但常常嵌入大腦半球之內。
皮膚腦膜瘤發病原因:
目前多數認為在生物的、化學的或物理的刺激因素作用, 正常組織或胚胎殘留組織發生癌變, 出現無限制的增殖。
1、物理因素
資料表明放射線可誘發皮膚、唇、舌、食管的癌腫。 腦瘤放射治療數年後, 在照射區發生其他性質的腫瘤。
2、化學因素
動物實驗證實多種化學物可誘腦腫瘤(各種膠質瘤、腦膜瘤、肉瘤、上皮癌、垂體腺瘤等), 常見的有蒽類化合物, 如甲基膽蒽、二苯蒽、苯並比等、N-亞硝酸類化合物, 如亞硝基呱啶、二亞硝基呱嗪、甲基亞硝脲等。
3、生物學因素
實驗證實病毒(如:腺病毒、猴空泡病毒(SV40 )、肉瘤病毒等)可誘發起禽類及脊椎動物的顱內腫瘤。 病毒插入細胞的染色體上, 改變了染色體基因的特性, 使細胞原有增殖的特性發生改變。
4、先天性及遺傳因素
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些細胞或組織可停止生長而殘留腦內,
皮膚腦膜瘤症狀及診斷:
原發性皮膚腦膜瘤罕見, 呈小而硬的纖維性鈣化結節, 發生於頭部、額部, 偶見於外聽道。 常見於生後1年內。 皮膚腦膜瘤可繼發於顱內腦膜瘤, 由顱骨侵蝕, 或經顱骨缺陷而擴展, 臨床上呈粘連于皮膚的堅實性皮下結節。
組織病理:有診斷價值。 腫瘤主要位於皮下, 邊界不清, 由具有大而圓卵性水皰狀核和顆粒性胞漿的細胞索構成, 呈漩渦狀排列, 常見沙瘤體(psammoma bodies)。
免疫組織化:腫瘤細胞上皮膜抗原和波狀纖維蛋白陽性,
樹立堅定的信心, 保持樂觀的情緒是皮膚腦膜瘤的自我調養。 有些病人患病後, 經不起精神和體力上的打擊, 從此一厥不振, 而另外一些人則精神樂觀, 勇於面對現實, 積極配合醫生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支撐自己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