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按摩手法 礬索迭磚

古代正骨的一種方法。 用於治療腰部扭挫傷及椎間盤脫出。 就是讓病人兩足分別站在三層磚上(即“迭磚”), 同時兩手向上高舉緊握住懸掛高處的繩索(即“礬索”)。 這時醫生手扶病人腰部, 由助手分三次抽去上、中, 下三層的磚。 用以牽引脊骨, 促使復位。

正骨簡介

正骨:中醫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骨折、脫臼等疾病。

正骨, 為專科名, 是診治損傷的專科, 也是古代醫學“十三科”之一, 亦有稱為傷科或骨傷科的。 其對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關節和軟組織的損傷, 但也包括同類原因引致的體內臟器損傷。

“正”字在此作動名詞。 即整治因骨關節損傷使肢體變形復原位的一門科學技術 。 元代官方醫療制度中設有“正骨兼金鏃科”。 因此, 元代以正骨專長的醫學家危亦林在其《世醫得效方》卷十八設有“正骨兼金鏃科”以專門論述骨關節損傷及金刃所傷疾病之脈因證治。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訣》指出:“今之正骨科, 即古跌打損傷之證也。 ”

正骨主要分為骨折和脫位, 骨折系指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地或完全地斷裂的一種疾病。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 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 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 完全性骨質尚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脫位就是相互接觸的骨頭(通常指關節)因受外力作用,

使其脫離原位, 不能再正常發揮作用。 脫位還可能是先天性的, 或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併發症。 關節曾經受過傷的人, 易發生脫位。

治療措施

整複

正骨就是運用熟練的手法, 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確地重定並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一種療術。 因此, 在施行手法整複時, 首先要做好骨折的檢查和診斷。 在此基礎上, 通過眼觀、手摸和心會才能達到手隨心轉, 使骨折整複的目的。

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作用於肢體或軀幹, 使局部的骨骼發生骨折。 由於該部受力大小, 所持體位的不同及肌肉的收縮等, 可造成各種類型的骨折, 因骨折的類型不同, 整複手法亦不同。 如完全骨折, 用攏按法對接;凹陷型骨折, 用提推法使陷者複起;粉碎性骨折,

用捏擠法復位;螺旋型骨折, 用旋按法銜接;凸起型骨折, 用展按法平復;尾椎骨等嵌入型骨折, 用鉤提按捺和伸壓展法整複;肱骨內外 髁等之青枝骨折, 用蹭推捏擠法復位;對於骨折斷端重疊移位而縮短者, 則按“欲合先離, 離而複合”的原則進行整複。 在施術前輕輕地按壓和按摩傷部, 使收縮的肌肉放鬆, 疼痛緩解, 爾後用拔伸牽引的方法, 使重疊的骨折斷端復位;對向側移位者可用提搖按推法復位;對於兩根骨並列的部位發生骨折, 則用扣擠分骨法使斷端分離, 然而用夾擠法復位。 在正骨過程中, 除運用恰當、熟練的手法外, 治療必須及時, 動作要果敢、細緻, 準確而敏捷。 如果施術時用力過大, 就會有損傷骨軟組織的危險;力量過小則達不到重定的目的。
施術時, 要正確運用手技, 力求一次完成整複。 反復多次施術, 非但有損骨折斷端, 對癒合亦有不良影響, 而且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痛苦。 施術越早越好。 四肢骨折, 宜於傷後半小時內進行。 此時傷肢麻木, 尚未發生嚴重水腫, 患部張力小, 疼痛輕微, 是最佳正整時期。 如果局部腫脹嚴重, 或皮膚破裂等, 需要經過適當治療, 待腫脹消退, 皮膚癒合, 筋肉痙攣鬆懈後, 再行手法整複。 但要防止延誤治療, 以免人為地造成陳舊性骨折。

固定

正骨固定的目的, 在於強化整複後的效果和局部的相對穩定, 以加速骨折的癒合。 固定的範圍要適宜。 太大, 會影響傷肢活動;太小, 達不到固定的目的, 傷肢長期固定不動,

則氣血運行受阻, 易產生肌肉萎縮, 關節僵硬, 骨質疏鬆, 延緩骨折癒合等不良後果。 如系橫形骨折, 整複固定後沿骨幹軸線推擠, 若下肢骨則除推擠外, 可使其踩地, 這樣可測知是否已正確復位, 且利於連結。 對於初次未能整 複, 或者移位骨折, 可運用“以動治動”的方法, 再行拔伸、搖動後整複固定予以矯正。 對長骨骨折採用三點包紮固定法。 三點加壓的作用, 有利於骨折段的軸線對正, 既能使骨折的肢體達到解剖復位, 又可解決因肢體“動靜”矛盾所造成的傷肢功能障礙。 骨折斷端對接良好, 肢體功能恢復。 x線顯示骨痂通過骨折線, 骨折線已基本模糊, 即可解除固定。

按摩

正骨按摩是蒙醫正骨的一種獨特療術。 也是正骨輔助治療手段之一。骨折的階段的不同,所用之按摩手法亦異。計有:

初期按摩:骨折後一周內,由於局部軟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故導致血、希拉熱亢盛,出現瘀血、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此,宜採取化仁瘀消腫手法。即每日在夾板固定的空隙和上上段,噴激白酒進行蹭摩;襯墊處實行按摩;傷肢施行向心捋摩;疼痛部位則要用嵌摩法;傷肢鄰近 關節採用掐摩法;另外,有關穴位輔以搓摩。上述按摩,有助於改善血行,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骨折癒合。

中期按摩:經過初期綜合治療,骨折部位基本得到穩定,筋腱舒展,腫消痛止。根據“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及“肝生血,血養筋”的理論,在此時期,應以補腎益肝健骨為主要治療原則。因此,按摩時宜取肝、脾、心、腎、肺等穴位。先噴激白酒,用大拇指進行抖摩或搓摩;用手掌沿脊柱向上推摩或按摩;或橫向蹭摩,以進一步改善血液流通,加速骨折癒合。

後期按摩:經過初、中期治療骨痂基本形成,骨折完全癒合。但由於內損外傷,長期臥床,往往導致三根平衡失調,氣血虛弱,關節僵滯,肌肉萎縮等。此時,除繼續進行中期按摩外,尚應在胃、大腸、膀胱等有關穴位上噴以白酒,施搓摩、抖摩、推摩法;對局部則進行按摩、蹭摩;對患肢肌肉,則施行摶摩、拿摩、搓摩;對患肢關節採取揉摩、搖摩、展摩法;對患肢指(趾),則採用曳摩法。通過上述按摩,可 使傷肢氣血暢通,強骨健筋,恢復功能。

按摩方法:由輕到重,範圍略寬,操作要細緻。對瘦弱者,手法宜輕而緩;對健壯者稍重而快。但必須注意保持患部穩定。噴酒按摩法是據“血受養于食物精華;血隨氣行”的觀點而創用的。既能防止傷熱內陷,筋腱拘緊,又能加快骨折癒合和肢體功能恢復。

也是正骨輔助治療手段之一。骨折的階段的不同,所用之按摩手法亦異。計有:

初期按摩:骨折後一周內,由於局部軟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故導致血、希拉熱亢盛,出現瘀血、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此,宜採取化仁瘀消腫手法。即每日在夾板固定的空隙和上上段,噴激白酒進行蹭摩;襯墊處實行按摩;傷肢施行向心捋摩;疼痛部位則要用嵌摩法;傷肢鄰近 關節採用掐摩法;另外,有關穴位輔以搓摩。上述按摩,有助於改善血行,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骨折癒合。

中期按摩:經過初期綜合治療,骨折部位基本得到穩定,筋腱舒展,腫消痛止。根據“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及“肝生血,血養筋”的理論,在此時期,應以補腎益肝健骨為主要治療原則。因此,按摩時宜取肝、脾、心、腎、肺等穴位。先噴激白酒,用大拇指進行抖摩或搓摩;用手掌沿脊柱向上推摩或按摩;或橫向蹭摩,以進一步改善血液流通,加速骨折癒合。

後期按摩:經過初、中期治療骨痂基本形成,骨折完全癒合。但由於內損外傷,長期臥床,往往導致三根平衡失調,氣血虛弱,關節僵滯,肌肉萎縮等。此時,除繼續進行中期按摩外,尚應在胃、大腸、膀胱等有關穴位上噴以白酒,施搓摩、抖摩、推摩法;對局部則進行按摩、蹭摩;對患肢肌肉,則施行摶摩、拿摩、搓摩;對患肢關節採取揉摩、搖摩、展摩法;對患肢指(趾),則採用曳摩法。通過上述按摩,可 使傷肢氣血暢通,強骨健筋,恢復功能。

按摩方法:由輕到重,範圍略寬,操作要細緻。對瘦弱者,手法宜輕而緩;對健壯者稍重而快。但必須注意保持患部穩定。噴酒按摩法是據“血受養于食物精華;血隨氣行”的觀點而創用的。既能防止傷熱內陷,筋腱拘緊,又能加快骨折癒合和肢體功能恢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