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患有慢性腹痛、或伴有腹脹、便秘、腹瀉、黏膜液便等症狀。 去醫院做腸鏡檢查, 發現腸粘膜有充血水腫, 腸鏡診斷為“慢性結腸炎”。 如果按這種診斷去治療, 可能根本治不好。
這是因為這種病人可能並不是腸炎, 而只是腸功能紊亂, 腸鏡發現的腸粘膜充血水腫只是當時作腸鏡前服瀉藥人為所致。 部分患者因為腸鏡檢查進行了灌腸, 可能在腸鏡檢查時還有明顯直腸粘膜糜爛, 這些病人如果按照腸炎去治, 當然治不好。 碰上一些過於在意的病人, 反復做腸鏡, 結果一些沒有經驗的腸鏡醫生可能因為發現腸鏡檢查出現充血水腫,
這類病人到底是什麼病?
其實多為胃腸功能紊亂, 以肚子痛為主者常為腸易激綜合征, 簡稱IBS, 也就是腸子容易激動, 容易受刺激痙攣引起腹痛。 過去這種病又稱胃腸神經官能症, 顧名思義也容易受情緒影響。 這種腹痛部位多不定, 可以移動, 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 多於排便、排氣後緩解, 無進行性加重, 夜間睡眠後無症狀。 腹瀉常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 可有排便較急迫或排便不盡感。 糞便多帶有黏液, 但無膿血。 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交替, 糞便幹結, 可呈羊糞狀。 也有患者伴有明顯的失眠、焦慮、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