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所指的胃病是指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或伴有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 腸胃不好, 影響飲食和消化, 尤其是小兒胃病, 會影響孩子營養吸收耽誤孩子的發育和成長。 尤其到了秋末冬初是胃病的多發季節, 早餐要吃熱, 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 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 身體溫暖, 微循環才會正常, 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一般, 小兒患胃病的原因有以下三種: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能引起潰瘍、胃炎、甚至發展到胃癌。 也有其它別的原因引起的胃炎, 細菌性、病毒性的感染都可以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
2、功能性的消化不良
可能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係。 小孩上消化系統的問題和他的不舒服表現出來的症狀, 一般與飲食習慣有關係。 飲食習慣只是一個外部的環境。
3、與小孩的體質有關係
每個小孩都不一樣, 這屬於體質因素。 也有環境因素、內在因素和遺傳因素。 有的小孩容易生病, 也可能是遺傳造成的。 有的小孩長的特壯實, 吃涼的也沒有關係, 有的小孩就不可以。 這就是體質因素, 這種體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遺傳素質。 美國研究發現:1500種疾病是和人的DNA類別不同有關。 一種疾病的出現既有外因也有內因。
寶寶患胃病, 父母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如果小孩由於呼吸道感染、飲食不當等引起的嘔吐等反復的慢性發作的消化道症狀, 這就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要及時帶小孩到醫院, 接受檢查。
·不要隨便給小孩吃胃藥, 無論是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 很多的小孩發燒的時候都伴有消化道的症狀。 比如呼吸道感染之後, 很長一段時間小孩的胃口不好, 不愛吃東西。 這就是他消化系統的功能在發燒的時候受累了。 雖然感染後, 體溫下去了, 但消化功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FDPageBreak}
秋末冬初是胃病的好發季節, 要保護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早餐要吃熱: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 因為早晨的時候, 夜間的陰氣未除, 大地溫度尚未回升。 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
富含水分和營養:牛奶、豆漿符合上述要求, 可任選一種, 還應加上其他“乾糧”, 因為穀類食品在體內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 糾正一夜後可能產生的低血糖, 並可提高大腦的活力及人體對牛奶、豆漿中營養素的利用率, 所以穀類食品是不可缺少的。 但這類食品消化較快, 過兩三個小進就會感到饑餓, 因此還要有適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雞蛋、豆製品、瘦肉、花生等, 這樣不但可使食物在胃裡停留較久, 還能使人整個上午精力充沛。
另外還需吃一點水果和蔬菜, 這不僅是為了補充水溶性維生素和纖維素,
此外, 早餐不宜太油, 特別是油炸食品, 否則會給胃腸增加太重的負擔, 並使脂肪攝入過量。
預防胃病的側重點
注意飲食衛生
食物、餐具、手(小孩有時很難控制自己, 老是把手放在嘴裡, 就很有可能把各種病原微生物吃進去)要非常清潔。 爸爸媽媽與小孩吃一樣的食物, 成人沒有任何事情, 小孩就發病, 主要因為小孩的胃酸酸度不象成人, 抵抗能力很低。
避免交叉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 現在認為是“口口傳播”(從口到口傳播), 但是還沒有最後確定一定是這種傳播途徑。 研究發現, 幽門螺旋桿菌有“家族聚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