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軟組織損傷的併發症有哪些

由於軟組織損傷的部位及程度不同, 治療不當或未及時治療, 以及年老體弱、忽視功能鍛煉等原因, 可出現某些併發症或後遺症。 下面看我們將通過中醫的理論為大家講解軟組織損傷的併發症有哪些?

1。 慢性腫脹:主要由於四肢軟組織損傷比較嚴重, 經絡受損, 氣血運行不暢;或包紮固定影響氣血流通;或下肢下垂多, 活動少, 使氣血瘀於末端;或過早、過度的熱敷和強力按摩刺激, 使局部發生刺激性炎症性滲出, 腫脹難消;或年老體弱、氣候寒冷等原因, 影響末端的局部血液回流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是:患肢遠端或局部腫脹,

肌膚溫度高, 末端溫度低, 膚色暗或紫維, 晚期呈現慢性充血, 遠端處於低位時腫脹加劇, 所以又稱重力性水腫。

2。 肌萎縮:軟組織損傷後由於氣血瘀阻, 疼痛及包紮固定, 使肢體活動減少, 造成氣血循行失常, 日久導致的局限性肌萎縮, 一般稱為廢用性肌萎縮。 另一種為營養不良性肌萎縮, 其特點是病變與肌萎縮的範圍比較廣泛, 恢復慢, 預後較差。 多由於體質素虛, 肝腎不足, 軟組織損傷後經絡受損, 氣血瘀阻, 軟組織失養引起。 日久, 由於津血瘓滯, 而出現持續性水腫, 肢體膚溫降低, 怕冷和較廣泛的酸楚疼痛, 或伴有骨質疏鬆, 廣泛脫鈣等營養缺乏性的病理變化。

3。 關節僵直:軟組織損傷後由於血腫機化吸收不完全及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的嚴重撕裂或斷裂所形成的粘連或瘢痕攣縮,

均可造成關節活動的不同程度受限與僵直。

4。 韌帶鬆弛:軟組織損傷後由於韌帶嚴重的撕裂或斷裂, 或治療失當, 未能恢復原狀, 造成肌腱、韌帶、關節囊鬆弛, 失去正常的約束, 導致穩定性較差, 常表現為關節打軟, 乏力, 容易摔交及關節扭傷或疼痛, 關節仲屈無力或受限等。

5。 關節、韌帶骨化:急性或慢性扭挫傷, 造成肌腱、韌帶、關節囊、近關節起止處撕裂或斷裂, 往往沿骨關節緣的關節囊、韌帶、肌腱及血腫出現骨化, 多見於肘關節、肩關節、髖關節及脊柱等部位。 表現為持續性疼痛、腫脹、僵硬、功能受限或關節僵直。 X線顯示有韌帶骨化。

6。 關節游離體:扭、挫、擠壓使關節軟骨面破裂、脫落或關節囊、韌帶自骨緣完全斷裂,

均能骨化形成關節內游離體, 多見於關節軟骨面的破裂脫落。 其病理變化主要是創傷性、無菌性骨軟骨炎, 所以在病理上又叫做剝脫性骨軟骨炎, 多見於老年人。 表現為陣發性疼痛或持續性疼痛, 且有交鎖症狀或伴有關節腫脹、跛行。

7。 創傷性關節炎:主要因扭、挫、擠壓暴力直接作用在骨性關節方面和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後造成關節不穩定, 發生慢性撞擊磨損, 使骨關節面發生退行性改變, 軟骨面出現吸收或增生, 導致關節面不平和周圍骨質增生所致。 表現為關節疼痛, 周圍腫脹, 肌肉萎縮, 勞累或遇寒冷加重, 休息或保暖後減輕, 功能受限, 負重困難。

祖國醫學常把軟組織損傷後出現的併發症歸之為痹證, 認為軟組織損傷後經絡受損, 由於損傷嚴重, 恢復差或治療失當, 致氣血循行不暢, 傷處遠端氣血俱虛, 營衛失調, 揍理空虛, 正氣虛弱, 使風寒濕邪侵入, 流注經絡, 凝滯關節, 而導致肌肉、筋骨、關節麻木, 重者酸楚疼痛, 屈仲不利, 腫脹變形等, 春秋季節、陰雨寒冷時加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