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哪些藥物會導致膽結石

一些藥物可使膽石病易於發生。 據文獻報導, 這類藥物有口服避孕藥、雌激素、安妥明以及噻嗪利尿劑等。

(1)甾體避孕藥 周明娟等人認為, 甾體避孕藥可影響膽汁的排泄功能, 增加肝細胞對脂蛋白的攝取, 並促使膽固醇濃度升高, 膽汁酸濃度降低, 故長期服用可促使膽石形成。 國外報導服藥組膽石症比對照組高兩倍, 膽囊炎也較對照組高。

(2)孕酮 孕酮能抑制乙醯輔酶A一膽固醇轉移酶(ACAT)的活性, 使膽固醇不能很快轉變成膽固醇酯。

(3)雙嘧達莫(dipyridamole潘生丁) 雙嘧達莫作為一種單葡萄糖酸苷結合物主要從膽汁排泄(約90%為膽汁代謝產物)。

長期服用雙嘧達莫使肝臟中葡萄糖酸苷結合物缺乏, 因而可引起雙嘧達莫葡萄糖酸苷裂解與不溶解的藥物沉澱。

(4)長效生長抑素激動劑 (SMS201—995, 簡稱SMS), 文獻報導SMS長期治療中引起膽囊結石的發生率可高達40%~50%。 雖然SMS治療引起膽囊結石的機制尚未完全弄清, 但SMS使膽囊收縮功能被持續抑制可能是引起膽囊結石的重要原因。 SMS抑制膽囊功能的機制尚在研究中, 多數作者證實膽囊存在生長抑素受體, 因而認為SMS可直接抑制膽囊的收縮功能, 也有的作者觀察SMS可阻斷進餐後CCK的釋放, 因而認為SMS是通過抑制CCK的分泌而間接抑制膽囊的收縮功能。 膽囊收縮功能的抑制導致膽汁淤積及膽囊內沉積物形成, 進一步促發了膽囊結石形成。

由於SMS誘發的膽囊結石在臨床上常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征, 何衛平等認為長期服用該藥的患者, 應在療程開始之前及療程中, 每隔1年(治療1年患者約50%發生膽石)作一次膽囊超聲及時發現膽石症。

(5)頭孢曲松(ceftriaxone) 有報告25%~45%的病人服用頭孢曲松後發生可逆性的膽汁淤積症狀, 停藥後恢復正常。 這種淤積臨床少見。 很顯然它是分泌到膽汁中的頭孢曲松的鈣鹽沉澱所引起。

(6)纖維(fibric acid)衍生物 這些衍生物似乎是ACAT酶系抑制劑, 使膽汁更易形成膽石。

(7)其它藥物 氯貝特、格拉非寧(glaphe-nine)、紅黴素、氨苄青黴素、環孢菌素、氨苯碸、抗凝劑、麻醉鎮靜劑(如嗎啡)及抗膽鹼藥等均有引起膽囊疾患的報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