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肝癌晚期治療應以中醫為主

原發性肝癌首選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手術的最佳治療時機。 所以肝癌晚期的治療方法更有賴於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中藥與化療。 中醫中藥在臨床和實驗研究中都顯示出了較好的抗肝癌作用。

然而, 肝癌的化療作用歷來評價不高。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 對Ⅱ期肝癌的治療中藥組較化療組為優。 以塞替派、氟脲嘧啶治療1年, 生存率分別為8.9%、9.9%, 中藥治療組1年生存率則為38.7%;以中位生存期比較, 氟脲嘧啶為45天, 阿黴素為3~8個月, 中藥組為300天。 再者, 肝癌病人除常合併肝硬變外且多有肝功能損害,

化療的毒副作用則更能促使肝功能進一步損害, 而在肝炎活動、黃疸、腹水、噁心、嘔吐、貧血等情況下化療則更加不宜。 目前的統計, 臨床上以中醫藥為主或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的報導約占92%以上, 因此, 中醫藥治療已成為中、晚期肝癌治療的主要方法。

臨床經驗證明, 中醫治療肝癌若辨證準確, 用藥得當, 不僅能迅速改善肝癌的症狀如肝痛、發熱、腹脹、腹水等, 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腫瘤的生長, 無毒副作用。 中醫藥在肝癌各期治療中, 均有療效。 它既可作為中、晚期(特別是晚期不宜化療者)肝癌病人的主要治療方法, 又可作為手術、放射、化療的輔助治療, 以提高療效, 減輕毒副反應。

手術前後中醫藥治療的作用

近年證實肝癌術前用健脾理氣法治療, 能縮小瘤體, 有利於切除和術後的恢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 臨床圍繞如何將大肝癌變成小肝癌, 從而使更多不能切除的肝癌變為可切除這一研究熱點, 對健脾法在此方面的作用做了更進一步地探索, 出現了可喜的苗頭。 化療配合健脾法治療大肝癌有三大作用:(1)可減輕化療的副作用, 改善肝功能, 提高免疫功能, 提高肝臟的化療耐受量。 (2)能明顯促進肝癌病灶周邊的纖維包膜形成, 有利於手術保留更多的正常肝臟, 利於術後的恢復。 (3)能最大限度地消滅瘤旁衛星病灶, 加大了肝癌由不治變為可治的可能性。

中醫藥在肝癌治療中的主導性作用

據觀察, 肝癌病人中晚期的治療,

為防止化療加重肝損害, 應以中醫藥治療為主, 西醫化療為輔。 若肝臟功能很差, 也可考慮單純使用中藥治療, 實踐證明, 採用中醫健脾為主。
最易導致肝癌的七種因素(肝癌預防)

肝癌的“罪魁禍首”, 也就是致病原因, 其實, 人們堅持投入大量精力來研究這些病因, 無非也是為了能從源頭做好預防工作, 以達到減少發病的目的。 根據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分析, 認為肝癌發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七種“罪行”所導致:
1、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型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尤其是乙肝與乙肝病毒攜帶者, 其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100倍;在肝癌的高發地區, 約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攜帶者。

2、化學致癌物質:

能引起肝癌的化學物質以N-亞硝基化合物為主,

如亞硝胺和亞硝醯胺等。 此外, 農藥、酒精、黃樟素等亦均能誘發肝癌。

3、黃麴黴毒素(AFT):

以黃麴黴素B為最重要的致癌物質。 適宜于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中生長繁殖, 尤其是夏季的黴變食物及穀物、飼料等, 最易被黃麴黴菌污染而產生黃麴黴毒素, 長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誘發肝癌。

4、免疫狀態:

有人認為肝癌患者血漿中含有一種封閉因數, 能抑制細胞免疫並保護肝癌細胞不受免疫細胞殺傷。 研究已證明, 甲胎蛋白(AFP)就能抑制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5、水源污染:

飲用水質的嚴重污染, 是肝癌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 尤其是污染的溝水, 其次為河水, 井水最低。 故在沒有自來水設施的鄉村,

應提倡飲用井水。
6、基因突變:

還有人認為, 環境中的突變原和病毒作用激發肝細胞分裂反應途徑的活化, 引起細胞的點突變和基因易位, 是加速癌細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7、繁雜因素:

營養過剩(大量營養素)或營養缺乏(如維生素A、B1缺乏)、血色病、寄生蟲感染及遺傳等, 也是誘發肝癌的危險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