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小寶寶冬季感冒 須防兩急症

兒童急性中耳炎
也是冬季兒童感冒後的多發病, 多見於1~6歲的兒童, 人的耳朵和鼻子通過咽鼓管相通, 兒童的咽鼓管較短, 管腔相對較大, 咽口位置較低, 走向似一條直線, 與水平面交角小, 近似水準, 因此鼻部和咽部的分泌物及細菌等微生物容易經此侵入中耳, 而且咽部淋巴組織豐富, 常增生肥大, 腺樣體溝裂或扁桃體隱窩可隱藏細菌和病毒, 中耳與其毗鄰, 易遭感染。
另外, 一些吃母乳的兒童, 由於母親哺乳姿勢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 而嬰兒來不及吞咽, 乳汁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兒童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全,

防禦能力較差, 因此容易得急性中耳炎。
兒童患急性中耳炎後常常發熱, 體溫高達攝氏40度以上, 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滲出, 甚至膿性分泌物, 可刺激鼓膜, 造成耳朵疼痛難忍, 較小的兒童不會訴說耳痛、耳鳴等症狀, 常表現為搔耳、揉搓耳、搖頭、哭鬧不安, 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患急性中耳炎後應及時給孩子應用抗生素, 耳朵裡可滴酚甘油滴耳液, 這種藥水有消炎、消腫、止痛作用。
鼻腔裡滴低濃度的氯麻滴鼻液, 可使咽鼓管通暢。 如果不及時治療, 鼓膜因炎症反應可能會穿孔, 如果穿孔不癒合, 就會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影響孩子的聽力。
小兒急性喉炎
常見於6個月至4歲幼兒, 由於小兒喉部軟骨尚未發育成熟,
比較柔軟, 喉腔比較狹小, 黏膜組織鬆弛, 咽喉部黏膜淋巴管豐富, 發炎後易充血、腫脹, 引起喉阻塞。
由於小兒咳嗽時排除喉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較差, 易發生呼吸困難。 此病一般都有感冒、受涼等誘因, 起病急, 常在夜間發病, 當喉部的炎症侵入聲門下區時便發出“空空”樣咳嗽, 這是一種特殊的聲音, 醫學上稱之為“犬吠樣”咳嗽。 孩子患急性喉炎後, 喉黏膜充血、腫脹, 聲帶充血, 聲門下黏膜腫脹, 使聲帶閉合欠佳, 造成聲音嘶啞, 病情較重者還會出現吸氣性喉鳴和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及劍突下發生凹陷, 臨床上稱為“三凹征”, 有時肋間隙也同時出現凹陷, 嚴重的患者鼻周圍發紺或蒼白,
指甲發紺, 出現呼吸迴圈衰竭。
對於急性喉炎的患兒, 家長首先要減少孩子的哭鬧, 以免加重呼吸困難, 對於特別煩躁的孩子也可給予少量鎮靜劑, 小兒急性喉炎的治療關鍵是要足量應用抗生素和激素, 以消除炎症和喉部水腫。 如果患兒出汗較多, 體內脫水應靜脈補液。 也可行霧化吸入療法, 把藥液直接噴在咽喉部, 效果更快、更好。
對於重度呼吸困難的患兒必要時應行氣管切開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