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骨關節炎常見問題解析

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部分, 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動不便。 好發於中老年人, 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體重過重、受傷和糖尿病等也是引發該病的危險因素。 膝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炎, 是老年人常見的骨關節疾病, 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反復腫痛, 上、下樓梯困難, 隨著病程進展, 症狀會呈進行性加重。 以下是幾種常見問題的歸納和解釋。

1 骨關節炎是不是一種炎症

骨關節炎在發作時, 特別是合併滑膜積液時, 可以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等炎性症狀, 所以很多患者認為骨關節炎就是關節發炎了,

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骨關節炎並非一種炎症, 並不是關節內發炎感染了。 所謂炎症, 其正確含義是細菌或病毒在體內感染引起的一種病理反應, 而骨關節炎的病理特徵為:關節軟骨由於慢性損傷引起的褪變、硬化、脫落。 這些脫落軟骨碎屑進入到關節腔或滑膜腔, 就會成為一種“異物”刺激到滑膜, 產生一種免疫反應, 導致關節疼痛、積液、腫脹, 表面上看像一種炎症反應。

從根本上說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的老化褪變, 而非一種炎症, 治療起來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當然, 關節內由於細菌感染化膿性關節炎除外。

2 關節內積液要不要穿刺抽吸

上面說了關節軟骨的褪變、脫落, 會刺激滑膜產生一種免疫反應,

這就像我們的皮膚內紮進了一個竹簽致局部紅腫一樣, 關節內的滑膜組織, 會認為這些脫落的軟骨或半月板碎屑是一種異物, 就會釋放大量吞嗜細胞來消滅這些異物, 這場戰爭會引起大量吞嗜細胞死亡。

於是積液就產生了, 關節內就會腫脹, 當然除了骨關節炎可以引起這樣的病理過程外, 其他如結核性、風濕性、痛風性等關節炎, 均可引起關節內積液, 其病理過程基本一樣。

關節內產生的這些積液都是屬於病理產物, 都是不健康的液體, 從其性質上說屬於滲出液。 這些積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 這些就是死亡吞嗜細胞體內釋放出來的, 這些消化酶長期存在於關節內, 會對正常的清膜、韌帶起到消化、融解作用。

所以關節內一旦有積液都應將其抽吸, 否則對正常結構會有損傷。

經常碰到臨床患者問, 這些積液抽了後馬上又產生了, 是不是越抽越多, 或者形成了依賴性?從病理過程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或者說是不科學的。 但由於抽吸關節積液並沒有將積液產生的病理因素消除, 關節穿刺抽吸積液後又自發, 是常看到的。 所以還應結合一些其他的治療方法, 標本兼治。

3 注射透明質酸鈉會形成依賴性嗎

這是一種無稽之談。 人體關節內正常情況下消腫會分泌少量滑液, 其主要成分就是透明質酸鈉, 其作用就是潤滑、保護關節軟骨, 就像一輛汽車的潤滑劑一樣。 隨著人體關節的老化, 這種滑液分泌減少, 在關節褪變早期適當補充透明質酸鈉,

對於保護關節軟骨是有益的。 透明質酸鈉對早期的膝骨關節炎有一定效果, 但其對神經系統沒有影響, 所以不存在成癮之說。

4 骨關節炎患者到底要不要走路

這個問題不好作絕對回答。 從根本上說, 退行性骨關節炎就是關節老化褪變, 也就是過度使用所致, 所以從單純骨關節炎來說, 不宜走路。 但老年人如不適當活動, 則對全身情況不利, 會降低生活品質, 故又主張適當活動。 既要活動又儘量不加重病情, 醫學上稱之為關節“有氧”運動, 也就是不能讓關節感到酸痛, 因為劇烈活動會產生乳酸, 細胞處於無氧條件下, 乳酸的堆積會讓關節管道酸痛不適, 並腐蝕關節, 使重病情加重。

所以, 建議患者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慢性活動,

以關節不產生酸痛症狀為主, 每位患者病情不同, 所能耐受的活動量也是不同的。

5 人工膝關節技術是不是將整個膝關節換掉

人工膝關節技術是關節外科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 迄今在國內已有 30 餘年歷史, 可以說已逐漸被醫生患者所接受, 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或城市。

人工膝關節技術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經鏈式人工關節, 主要適用於腫瘤性疾病, 其所截除骨量較大。 另一種就是關節表面更換技術, 適用於重度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其主要切除關節軟骨表面, 並非是切除整個關節。 一般而言, 切除骨量在 3 毫米至 9 毫米厚左右。 可以理解為, 將一間破舊的房子進行重新裝修一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