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腿會出現在任何人群身上, 其中嬰幼兒也是比較常見的一類人群, 這樣會使得孩子的下肢變得畸形, 不能在早期進行及時的矯正, 之後會給孩子的正常的發育帶來嚴重的影響, 可生活中很多的家長不明白嬰幼兒為什麼會患上這個病, 嬰兒o型腿可以治好嗎?
O型腿往往是小兒得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後引起的骨骼系統的變化--下肢畸形, 見於小兒開始行走後, 由於骨質軟化及肌肉、關節鬆弛, 兩下肢常因負重而彎曲造成O型腿。 下肢彎曲多發生於脛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 檢查時, 讓小兒立位,
1歲以下的嬰兒, 因為小腿內側肌肉較薄, 小腿外側肌肉較厚, 因此站立時兩條小腿看上去有點“0”型, 但事實上小兒的腿還是直的, 只不過是一種錯覺罷了。 1歲左右的幼兒, 兩條腿可能略為彎曲, 但臨床沒有佝僂病的表現, 我們叫做生理性彎曲, 這是因為1歲左右的幼兒剛開始學走路, 下肢的負重能力有限, 所以這只 是暫時性的小腿彎曲。 一般等到2-3歲時就能恢復正常, 此時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而組織幼兒行走。
如果O型腿症狀較為嚴重, 應該儘早進行有效的矯正, 必要時可做手術, 否則一旦等患者的骨骼發育定型, 及時做手術也容易遺留不同程度的O型腿症狀。
O型腿雖然不是什麼大病, 但是不能給孩子及時的進行矯正, 之後還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傷害, 因此最為家長, 希望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觀察, 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不適的症狀, 還是要帶孩子去正規的大醫院進行及時的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