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某些國家哮喘增多, 與撲熱息痛的使用有關。 在13~14歲的少年中, 每人每年服用撲熱息痛增加1克, 則哮喘的發生率便增加0.5%。 研究人員認為, 撲熱息痛可引起呼吸道表面炎症。 炎症刺激過敏體質的患者, 使其支氣管痙攣、變細, 發出哮鳴音, 肺內氣體進出不暢, 呼吸困難, 即發生哮喘。
該研究還發現, 哮喘還與遺傳基因有關。 母親患哮喘, 則其子女患哮喘的平均危險比一般人高3.2倍;父親有哮喘, 則子女患哮喘的危險性高2.9倍。 雙親均患哮喘, 則子女發哮喘的危險比常人高7倍。
撲熱息痛在市售感冒退熱藥中的量是較高的。
撲熱息痛主要應用於感冒發熱。
感冒人人都會得, 每年一次不算多, 嬰幼兒可能會一兩個月就發一次, 故服用此類藥的機會很多。 每次感冒都服這類藥, 年攝入量就很可觀了。 感冒發熱實際是人體與病菌搏殺的外在表現, 體溫升高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常人發熱一兩天, 即使不服藥,
至於幼兒, 感冒發熱機會更多, 對高熱難以耐受, 則可服些抗感冒的中成藥。 對於父母有哮喘的感冒患者, 更應遠離撲熱息痛之類的解熱鎮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