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以虛實為綱, 認為股骨頭壞死早期病變多屬實, 中期病變多虛實夾雜, 後期病變多為虛, 並結合患者的症狀表現以及脈象舌象反應的氣血、臟腑變化把虛證分型為氣血兩虛型、肝腎陰虛型、腎陽虛型等三種類型。
氣血兩虛型:多見於病程較長或年老體弱的患者, 或由於氣滯血瘀型轉化而來。 髖關節長期功能障礙, 跛行, 或行走困難, 甚至大部分時間臥床, 髖部鈍痛或刺痛, 有時疼痛沿大腿內側向膝部放散, 喜按, 休息時疼痛減輕, 活動後加重, 病側肌肉萎縮, 筋脈拘急, 關節不利, 面色蒼白, 唇甲淡白無華,
肝腎陰虛型:多見於素體陰虛、體格偏瘦的患者, 亦常由濕熱內結型轉化而來。 髖部疼痛較輕, 活動時加重, 休息後減輕。 患肢肌肉萎縮, 腰膝酸軟, 自汗或盜汗, 頭昏耳鳴、健忘失眠, 精神萎靡不振, 五心煩熱, 舌紅少苔, 脈細數無力。
腎陽虛型:多見於素體陽虛的患者, 有部分學者認為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大多屬此型。 髖部鈍痛, 活動後加重, 畏寒肢冷, 腰膝酸軟無力, 跛行, 精神萎靡, 面色晄白或黧黑, 或泄下完穀, 浮腫, 腰以下為甚, 小便清長, 夜尿多, 小便餘瀝不盡, 舌淡胖苔白, 脈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