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一種有效手段, 再障患者通過放化療徹底摧毀自身的骨髓細胞, 然後通過輸入配型成功捐獻者的骨髓造血幹細胞, 以恢復自身骨髓的造血功能。 再障患者接受的骨髓造血幹細胞是從匹配捐獻者的紅骨髓中直接提取出來的。
紅骨髓是造血幹細胞存在的主要場所, 骨髓移植需要的骨髓量一般在500毫升至1000毫升, 體重較重的患者需要較多的骨髓量, 也就是說需要從捐獻者的體內抽取500毫升至1000毫升的骨髓。 骨髓的抽取需要進行多點穿刺, 直接穿刺抽取骨髓會造成捐獻者較大的痛苦,
抽取骨髓的過程中, 捐獻者可能由於大量損失紅細胞而出現貧血、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為避免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一般需要在骨髓採集的數周前捐獻者就需要開始進行自體備血, 備血量為600毫升, 在術中緩慢輸入。 捐獻者在採集骨髓後應防止穿刺傷口部位出血和感染, 必要時可進行止痛、抗炎治療。 患者術後如果出現麻醉引起的不良反應, 可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