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身體補充能量, 吃飯, 是大家每天必做的事。 有些人吃飯的時候習慣速戰速決, 而有些人剛好相反, 吃飯時慢悠悠, 大家都已下桌, 他還沒吃一半。 其實每頓飯吃多長時間是有講究的, 專家建議, 每頓飯細嚼慢嚥的時間最好控制在二三十分鐘左右。
一女士因長期用餐“狼吞虎嚥”, 平均每次用餐僅5分鐘左右, 導致食管已失去正常蠕動功能, 無法推動食物下嚥。 專家稱, 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 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 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 使其破潰, 引發急性炎症。
如果炎症在食管的上皮形成瘢痕, 顯然會影響其正常的運動功能, 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就不足為怪了。
專家建議, 每餐細嚼慢嚥的時間最好在二三十分鐘左右, 這是指實實在在咀嚼、吞咽的時間, 並不包括吃飯中推杯換盞、聊天的時間。
當然, 用餐細嚼慢嚥並不是越慢越好, 因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 一般在十幾分鐘內, 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濃度達到最佳的食物消化點, 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分解吸收。 如果吃了油性較大的食物, 受到脂肪的刺激, 膽汁會一下子從膽囊排到腸內, 集中消化脂肪。
但用餐時間過長, 膽汁會“分期分批”地進入腸內, 如果膽汁數量不夠, 可能不會充分消化脂肪, 容易堆積脂肪,
所以, 為了各位的健康, 飲食中除了均衡營養膳食外, 還要注意每餐的吃飯時間, 這不止是為了胃的健康, 也是為了身體能夠吸收更多營養素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