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心態。 精神病人早期多表現孤僻、懶散、暴躁、與親人感情疏遠、工作及學習能力下降等。 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變化時, 家庭中其他成員由於毫無心理準備和缺乏精神病常識, 會否認這是一種精神病的先兆, 而把病人的這些表現當成“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 因此, 不去找醫生諮詢, 而是想方設法找原因, 對病態給予“合理化”解釋。 處處順著病人做“思想工作”, 從而延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
掩蓋心態。 當病人的言行已經明顯異常了, 家屬才意識到他患了精神病。 他們情緒焦急, 心情恐慌, 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而有失“體面”,
心急亂投醫心態。 病情加重以後, 許多病人表現傷人、毀物、外逃、鬧得家庭和單位不得安寧。 病人的言行已無法管束, 掩蓋病情的種種做法宣告失敗。 此時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 心急如焚、急切求治, 希望速戰速決, 力求根治。 有的家屬送病人住進精神病院後, 不顧醫護人員勸說三天兩頭探視, 總覺得病人的病情好得不夠快、要求醫生換藥治療。 有的看到治療效果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