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視空腹血糖不重視餐後血糖。 有很多患者空腹血糖不高, 但餐後血糖高。 而餐後血糖高對心腦血管有害。
2、重視血糖不重視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僅能反應10-15分鐘內的變化, 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應3個月的血糖總體水準, 而且主要反應餐後血糖水準。
3、不能吃甜食。 糖尿病人主要不能吃含蔗糖和葡萄糖的食物, 對於用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製作的食品是可以攝入的。
4、不吃主食。 糖尿病飲食首先是平衡膳食, 各種營養素之間需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攝入,
5、不吃肉。 如果肉食品攝入減少, 勢必使機體蛋白質不足, 易導致患者抵抗力降低, 更易發生感染。 缺少肉食品的食譜, 由於沒有脂肪的飽腹感, 患者極易饑餓, 這樣不易堅持飲食治療。
6、細糧含糖高, 粗糧含糖低。 粗、細糧的含糖量差不多, 麵粉是75%、大米是74%、小米是74%、玉米是76%。 粗糧含植物纖維豐富, 而植物纖維可抑制腸道葡萄糖的吸收。
7、堅果類含糖量很低, 吃了也沒關係。 瓜子、花生含糖低, 但含脂肪高, 100克花生所含的熱量相當於200克饅頭。 而脂肪在體內可變成糖。
8、水果含糖量高。 水果的甜味主要由果糖來決定, 但果糖的代謝不需要胰島素。
9、糖尿病可吸煙。 吸煙會導致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