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新生兒用藥要注意哪些問題

新生兒的一些器官和組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新陳代謝旺盛, 血液迴圈需要的時間短, 吸收、排泄都比較快, 抵抗力弱, 所以容易生病, 但新生兒對藥物的反應敏感性強, 因此給新生兒用藥應慎之又慎。

1、避免使用解熱鎮痛劑類的藥物等。 因為這類藥物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貧血, 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 如果非萬不得已必須使用時, 也應注意劑量切忌不可過大, 用藥時間不可過長。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 都容易引起黃斑牙;氯黴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可使服藥的新生兒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症;新黴素可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和耳聾。

3、儘量避免用藥或使用中藥製劑, 避免其生病。 另外, 在新生兒發熱、炎症時儘量選用一些中成藥沖劑和糖漿製劑服用。

新生兒用藥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及早用藥

新生兒抗病力弱, 往往起病較急, 病情變化較快, 而疾病的臨床表現常不典型、不易被察覺。 因此, 必須善於觀察病情, 及早診斷, 及時正確用藥。 如常見的新生兒敗血症, 常有發燒及白血球升高等現象, 而僅表現出神情發呆、吃奶不香, 如不能及時早治, 正確用藥, 就會延誤病情。

二、慎重用藥

新生兒, 尤其是未成熟兒, 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善, 系統活力欠佳, 用藥時如不仔細斟酌, 精確計算, 常會引起嚴重的中毒反應。

如用氯黴素後可引起灰色綜合征;磺胺類藥及大量維生素K等可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甚至核黃疸;冬眠靈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大劑量使用鏈黴素, 不僅可使聽神經受到損害, 而且還會引起昏迷, 導致死亡。

三、外用藥物應警惕中黴反應

普普通通的鼻眼淨、皮炎激素軟膏、新黴素油膏等, 都可引起嚴重副反應。 常用鼻眼淨可能引起昏迷、呼吸暫停、肌張力減低等, 治療皮膚病用的皮炎激素軟膏, 對新生兒大面積使用, 可引起全身性水腫。 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皮膚薄嫩, 皮膚黏膜面積相對大, 有很強的呼吸作用, 當有炎症或破損時, 對藥物的吸收作用更強更快。 因此不能把成人用的外用藥隨便用於嬰兒。

四、注意用藥途徑及次數

新生兒、未成熟兒、重危病兒不宜給丸、片劑型藥。 因此, 片劑均應研磨成粉或調配成液體, 用滴管慢慢喂服, 病情重者盡可能靜脈點滴給藥。 因為新生兒新陳代謝旺盛, 對藥物的吸收快, 排泄亦快, 給藥時應根據病情, 按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出每日應給藥物的總量, 把總量分為三四次。

另外, 應注意藥物分配及副作用, 待病癒後, 再用藥一二天, 鞏固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