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有蛀牙多數是因為口腔不衛生導致的, 沒有養成刷牙的好習慣或者一些其他傷牙的壞習慣損壞了牙齒。 因此想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 先改掉哪些傷牙的壞習慣吧!
傷牙的7大壞習慣
喝止咳糖漿不漱口
寶寶咳嗽、喉嚨不舒服, 媽媽常讓寶寶服止咳糖漿或含服咽喉片緩解症狀。 為了保持藥效, 許多人都認為喝了止咳糖漿後不應該喝水, 因為這樣會沖淡藥物降低療效。 但是, 止咳糖漿是含糖量較大的藥物, 眾所周知糖會引起齲齒, 這種“隱形”的糖常常會被忽略。 寶寶的口腔內如果糖類長存最容易引起蛀牙了。
熱食冷食交替食用
許多家長帶寶寶外出就餐都會給寶寶點一杯飲料, 讓寶寶邊吃熱乎乎的飯菜邊喝飲料過過癮。 其實冷食物熱食物交替食用是很傷牙齒的。 牙齒對溫度的反應特別敏感, 當受到冷熱交替的食物的刺激後寶寶脆弱的牙齒容易引起酸痛的症狀, 即牙齒過敏酸痛, 還會慢慢發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另外冷熱交替還會刺激牙齦。 所以提醒媽媽們注意, 不要讓寶寶嚼冰磨損牙齒刺激牙齦, 乍暖還寒時帶寶寶吃火鍋也要把食物晾涼後再進食, 做到“過唇而不燙”, 以免寶寶口腔受到過冷或過熱的刺激造成牙痛。
睡前喝牛奶、果汁
很多媽媽都認為讓寶寶在睡前喝一杯牛奶能讓寶寶睡得更香, 另外睡前喝牛奶補鈣的效果也更好, 但其實睡前喝奶喝果汁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很大的傷害。 牛奶乳糖含量大, 果汁含糖量更是高, 這些糖分在寶寶口腔裡面殘留最容易引起齲齒了。 另外牛奶殘漬在口腔裡面滯留也容易生成細菌傷害牙齒。 所以媽媽們要督促寶寶喝夜奶後漱口刷牙, 最好慢慢改掉喝夜奶的習慣, 另外也要教育寶寶睡前不能喝果汁, 要不牙齒會痛痛的哦。
用手摸牙
孩子在長牙或者換牙時, 會有癢或痛疼的感覺, 習慣用手去摸牙齒, 這樣易造成牙齒移位、畸形, 以及傷口感染。
咬唇
經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 下頜突出。 咬下嘴唇則會導致上前牙突出, 下頜後縮, 上嘴唇變厚, 呈張開狀態, 牙齒外露。
不良睡眠習慣
有的寶寶習慣在睡覺時把手肘、手掌、拳頭等枕在一側臉的下方, 或是喜歡經常用手托著一邊的腮部, 這些習慣對於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都有影響。
亂剔牙
牙縫會慢慢變寬, 食物容易嵌進牙縫裡。 另外, 剔牙的牙籤如果不衛生, 在剔牙時牙齦的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 可能會形成感染。
寶寶吃什麼對牙齒好
富含礦物質的食品
牙齒、牙槽骨、頜骨都是硬化組織, 主要成分是鈣和磷, 充足的鈣磷是構成牙齒的基礎, 多吃富含礦物質的食品可使牙齒結實。 鈣的最好來源是乳類及乳製品,
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對牙齒的構成、發育、鈣化、萌出有著重要的作用。 蛋白質的來源極其豐富, 有動物性蛋白質類如乳類、魚類、肉類;也有植物性蛋白質如穀物、豆類、乾果, 牛奶類。 常常攝取這兩類蛋白質, 可增進牙齒的正常發育。 要是蛋白質攝取不足, 會造成牙齒形態異樣、牙周組織變性、牙齒萌出耽誤, 同時使機體對齲病的敏感性增高, 容易致使蛀牙的產生。
吃芝麻、瓜子、南瓜子和堅果
堅果和植物種子中含有天然的脂肪, 這種物質可以起到保護牙齒和抵抗細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