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膿皰疹病因及發病機制
純摯新生兒膿皰疹由純摯新生兒膿皰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體是其唯一雍容宿主,當機體批駁力貶值時,促進本病誕生,病理上展示為表皮內水皰、表皮壞死、多核上皮巨細胞、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顯著中性白細...
2017-03-06 -
多囊性卵巢綜合徵發病機制
至今尚未定論,一些研究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一)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 PCOS患者LH值高,FSH值正常或偏低,故LH/FSH之比大於3,LH對合成的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的反應...
2017-03-06 -
羊水過少的發病機制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於300ml者,稱為羊水過少。妊娠早、中期的羊水過少,多以流產告終。羊水過少時,羊水呈粘稠、混濁、暗綠色。過去認為羊水過少的發生率約為0.1%,但近年由於B型超聲的廣泛應用,羊水過少...
2017-03-06 -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發病機制及表現症狀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是指腎動脈主幹或較大分支由於血管壁因素或血液因素導致腎動脈腔內發生的完全閉塞,引起腎功能損害、一過性高血壓、腎區疼痛及腎組織缺血性壞死。那麼此病的發病機制和表現症狀有哪些? 發...
2016-10-25 -
鼻息肉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鼻息肉病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免疫缺陷、纖毛功能障礙、Young綜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認為許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種因素聯合致病。鼻息肉生長早期可發現一些特殊的長管狀腺體,這...
2017-03-06 -
牙髓病引起頭痛的發病機制是怎樣的?
牙髓病是口腔科常見疾病之一,臨床上分為許多類型,其中急性牙髓病或慢性牙髓病的急性發作均可引起頭部疼痛。 絕大多數牙髓病是由齲病引起的。一旦牙髓受累,牙髓組織的血管擴張、充血,細胞浸潤,組織液增多。上...
2017-03-06 -
牙齒感覺過敏症的發病機制
牙齒感覺過敏症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以下三種假說。 (一)神經學說:認為牙本質中存在著牙髓神經末梢,故感覺可由牙本質表層傳導入牙髓。 (二)牙本質纖維傳導學說:認為成牙本質細胞的原漿突中含有...
2017-03-06 -
舌咽神經痛的發病機制
舌咽神經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也稱為迷走舌咽神經痛,以一側咽喉部短暫而劇烈的疼痛並放射至口咽或耳部為特徵。 舌咽神經痛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可能包括中樞性...
2017-03-06 -
運動性神經元發病機制
引起運動性神經元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清。5%~10%的病者有家族史,稱為家族性運動神經元疾病。近年來,在這組有家族史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病者中發現了過氧化物岐化酶的基因異常,並認為可能是該組疾病的發病原因...
2017-03-06 -
排尿性暈厥的發病機制
1、夜間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較慢。排尿時充盈的膀胱突然收縮,膀胱內壓力驟然升高,巨大的機械壓力刺激膀胱壁內的迷走神經,同時逼尿肌(S2~4及骨盆神經支配,屬副交感神經) 收縮也可引起強烈的迷走神經...
2017-03-06 -
繼發性癲癇的發病機制
1、正常人可因電刺激或化學刺激誘發癲癇發作,提示正常腦具有產生發作的解剖-生理基礎,易受各種症狀性癲癇刺激觸發一定頻率和強度電流刺激可使腦產生病性放電,刺激停止後仍持續放電,導致全身強直性發作;刺激...
2017-03-06 -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與發病機制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在臨床上較少見,主要為顱內和顱底骨的腫瘤、血管畸形、蛛網膜粘連增厚、多發性硬化等原因導致的三叉神經痛。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可通過輔助檢查,如:顱底X線照片、腦血管造影 、腦室造影...
2017-03-06 -
奇經受損會出現怎樣的病理機制
首先奇經受損,八脈失養,氣血不能正常的滲灌,十二經脈的氣血受到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會出現逆亂無序的狀態。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則全身的肌肉筋骨失於濡潤和滋養而出現萎軟無力。氣屬陽,血...
2017-03-06 -
脊髓空洞症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 脊髓空洞症多發生于頸段及上胸段的中央管附近,靠近一側後角,形成管狀空洞可延續多個脊髓節段,並不一定與中央管相通在脊髓橫斷面上,可見空洞腔佔據了大部分的髓質,前角背側也可受累前後連合結構常...
2017-03-06 -
坐骨神經痛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坐骨神經痛系指由坐骨神經原發性或繼發性損害所引起的疼痛綜合征, 以背部、臀部直至下肢, 沿坐骨神經走行及分佈區放射性疼痛為臨床特徵。其發病原因頗為複雜, 而不同病因所致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表現又非常相似...
2017-03-06 -
間質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
若炎症廣泛和損傷嚴重,肺泡壁中成纖維細胞聚集和增殖,膠原組織增生、修復紊亂並沉積,肺泡壁增厚,瘢痕和纖維化形成,這種受損的肺泡壁將難以修復和恢復。 這個“致病因數-肺泡炎-纖維化”的假設過程,也類似...
2017-03-06 -
間質性肺疾病有哪些發病機制
研究發現,細胞粘合素(tenascin)表達於新發生損害局部,包括腔內和疏鬆的纖維囊泡,分佈于再生的II型肺泡細胞之內或其下,肌纖維母細胞細胞粘合素mRNA表達比II型肺泡細胞更強,在化生性支氣管上...
2017-03-06 -
間質性肺疾病有什麼發病機制
一旦暴露和接觸了最初的致病因數,則產生一個複雜的炎症過程——肺泡炎,這是間質性肺疾病發病的中心環節,肺泡炎的性質決定著肺損傷的類型、修復程度及纖維化形成等。炎性及免疫細胞的活化,不僅釋放氧自由基等毒...
2017-03-06 -
間質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啟動間質性肺疾病的致病因數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無機粉塵與石棉肺、塵肺相關,有機粉塵與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相關等,而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和結節病等的特異性抗原尚不清楚。 一旦暴露...
2017-03-06 -
間質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有哪些
間質性肺疾病確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假設間質性肺疾病的演變過程可區分為三個階段,即啟動階段、進展階段和結局階段。 啟動間質性肺疾病的致病因數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無機粉塵與石棉...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