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坐骨神經痛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坐骨神經痛系指由坐骨神經原發性或繼發性損害所引起的疼痛綜合征, 以背部、臀部直至下肢, 沿坐骨神經走行及分佈區放射性疼痛為臨床特徵。 其發病原因頗為複雜, 而不同病因所致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表現又非常相似, 其最常見原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將腰椎間盤突出症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相鑒別有時非常困難, 易延誤診斷和治療。

臨床上在病史採集時應查明其職業性質、發病時間及病程。 其中尤應詳細詢問坐骨神經痛的發生情況: 疼痛是否為急性發作、慢性發作或在長期慢性疼痛基礎上急性發作, 是否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 有無外傷、體力勞動、寒冷刺激等誘因以及全身或局部感染病史。

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損傷史, 而在感染後發生的坐骨神經痛常應考慮為神經根炎性損害, 椎管內腫瘤患者則多起病隱匿,病程較長。 若病情進展較快,疼痛夜間加劇且休息後不緩解, 應考慮轉移性腫瘤的可能。

此外, 尚需要向患者瞭解疼的部位、性質、影響因素及伴隨症狀, 患者既往病史對於診斷亦有一定幫助。

一般認為, 腰骶神經根受損所引起的下肢疼痛具有特定分佈規律, 但實際上文獻中有關腰骶神經根受累時下肢疼痛部位的描述並不一致, 相當一部分作者認為僅根據下肢疼痛特點將無法鑒別L5 及S1 神經根損害。

有學者曾對181 名腰骶神經根壓迫症患者進行調查, 將下肢分為以下15 個區域: 腹股溝部、臀部、大腿前側、大腿外側、大腿內側、大腿後側、膝部、膕窩、小腿內側、小腿外側、小腿後側、內踝、外踝、足背、足底, 分別記錄疼痛所處位置。 發現L4 神經根損害下肢疼痛部位以大腿前側、膝部及小腿內側為主; L5 及S1 神經根損害以大腿後外側及小腿後外側疼痛為主, 二者雖在發生頻率上有統計學差別, 但部位卻基本相同, 據此鑒別L5 與S1 神經根損害比較困難。 此外, 根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差, 這些誤差的產生既可來自患者對症狀的不準確描述, 也可能受到臨床醫師主觀判斷的影響, 因此也有人建議指導患者描繪疼痛圖(pain drawing) 以幫助排除有關影響因素。
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在對坐骨神經痛診斷時, 應參考採集病史時所得線索按照立位、坐位、仰臥位、俯臥位元的順序進行檢查, 檢查重點為脊柱及神經系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