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舌咽神經痛的發病機制

咽神經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 也稱為迷走舌咽神經痛, 以一側咽喉部短暫而劇烈的疼痛並放射至口咽或耳部為特徵。

舌咽神經痛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可能包括中樞性和周圍性兩種機制。 傳統上認為舌咽神經痛是由神經外周刺激性損傷引起的。 1929年Dandy首先發現了動脈血管和三叉神經背根的緊密接觸, 認為動脈壓迫神經是引起舌咽神經痛的原因, 受血管壓迫的神經根進人延髓區域可引起脫髓鞘作用和假髮出的運動神經纖維分佈於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突觸傳遞石。 Eid等認為血管壓迫神經根導致中樞神經元高興奮性神經纖維初級傳入的反復啟動,

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可能是致痛原因之一。

原發性舌咽神經痛較三叉神經痛少見且不易診斷, 尤其兩者發生于同一患者時, 診斷尤為困難。 可能與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在三叉脊束核內有重疊終止有關。 Mc Carron等報告1例20年左側舌咽神經痛病史的患者, 通過MRI檢查提示除其左側腦橋T2呈高信號外無其他任何異常發現。 從而提出假設:進入三叉脊束核的中樞疼痛纖維和三叉神經纖維或舌咽神經纖維存在著神經元間的突觸傳導, 可引起舌咽神經痛。

一些舌咽神經痛患者疼痛發作時伴隨有心動過緩和心搏暫停, 可能引起昏厥或者出現抽搐。 產生的機制是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的緊密關係,

可能產生了舌咽迷走反射弧。 舌咽神經受到刺激或缺血損傷產生的傳人神經衝動可到達中腦孤束核, 通過網狀結構到達迷走神經背側運動核, 從而產生反射性心動過緩或心搏暫停。 同時出現全身抽搐、肢體陣攣、自發口唇運動過強、眼球向上旋轉是心動過緩引起腦缺氧的徵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