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練瑜伽 瑜伽練習注意這十三個細節
相對而言,瑜伽是一項比較溫和的健身運動。但是,我們在練習瑜伽動作的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瑜伽入門中有很多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地方,對那些從零開始練瑜伽的朋友我們有下列十三個忠告。 首先...
2016-01-25 -
中醫有三味長壽藥讓你不花一分錢
隨著人們健康觀念和生活觀念的改變,更注重飲食健康、身體健康、預防疾病。在傳統的思想中人參、靈芝、阿膠等被看作是長壽藥,而事實上生活中的這三味才是最好的長壽藥。 長壽藥一 營養均衡 幾乎...
2016-06-22 -
痹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三篇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
2017-03-07 -
刺志論—《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三篇
黃帝問曰:願聞虛實之要?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也。穀...
2017-03-07 -
繆刺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六十三篇
黃帝問曰:余聞繆刺,未得其意,何謂繆刺?岐伯對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
2017-03-07 -
本病論—《黃帝內經·素問》第七十三篇
黃帝問曰:天元九窒,餘已知之,願聞氣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帝曰:升降不前...
2017-03-07 -
論痛—《黃帝內經·靈樞》第五十三篇
黃帝問于少俞曰:筋骨之強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針石火焫之痛何如?腸胃之厚薄堅脆亦不等,其於毒藥何如?願盡聞之。少俞曰: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于針石之痛...
2017-03-07 -
五味論—《黃帝內經·靈樞》第六十三篇
黃帝問于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
2017-03-07 -
官能—《黃帝內經·靈樞》第七十三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聞九針于夫子,眾多矣不可勝數,餘推而論之,以為一紀。余司誦之,子聽其理,非則語餘,請正其道,令可久傳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岐伯稽首再拜曰:請聽聖王之道。黃帝曰:用針之理...
2017-03-07 -
《靈樞》選錄之熱病第二十三
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所謂勿刺者,有死征也: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
2017-03-07 -
《中藏經》華氏中藏經卷上 水腫脈證生死候第四十三
人中百病難療者,莫過於水也。水者,腎之制也。腎者,人之本也。腎氣壯則水還於海,腎氣虛則水散于皮。又,三焦壅塞,榮衛閉格,血氣不從,虛實交變,水隨氣流,故為水病。有腫于頭目者,有腫於腰腳者,有腫於四肢...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 妊娠 妊娠吐瀉腹疼第四十三
妊婦上吐下瀉,胎動欲墮,腹疼難忍,急不可緩,此脾胃虛極而然也。夫脾胃之氣虛,則胞胎無力,必有崩墜之虞。況又上吐下瀉,則脾與胃之氣,因吐瀉而愈虛,欲胞胎之無恙也得乎!然胞胎疼痛而究不至下墜者,何也?全...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 正產 正產氣虛血暈第六十三
婦人甫產兒後,忽然眼目昏花,嘔惡欲吐,中心無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雲,人以為惡血沖心之患也,誰知是氣虛欲脫而然乎!蓋新產之婦,血必盡傾,血室空虛,止存幾微之氣;倘其人陽氣素虛,不能生血,心中之血...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 產後 產後四肢浮腫第七十三
產後四肢浮腫,寒熱往來,氣喘咳嗽,胸隔不利,口吐酸水,兩脅疼痛,人皆曰敗血流於經絡,滲於四肢,以致氣逆也,誰知是肝腎兩虛,陰不得出之陽乎!夫產後之婦,氣血大虧,自然腎水不足,腎火沸騰;然水不足則不能...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 產後諸症治法 類痙第十三
產後汗多,即變痙者,項強而反,氣息如絕,宜速服加減生化湯。加減生化湯:專治有汗變痙者。川芎、麻黃根(各一錢)、當歸(四錢)、桂枝(五分)、人參(一錢)、炙草(五分)、羌活(五分)、天麻(八分)、附子...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痢第二十三
產後七日內外,患赤白痢,裡急後重頻並,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痢邪,猶患產後元氣虛弱;欲滋榮益氣,而大補虛弱,又助痢之邪,惟生化湯減乾薑,而代以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而兼治痢疾,並行而不相悖也...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腹痛第三十三
先向有塊無塊。塊痛,只服生化湯,調失笑散二錢,加元胡一錢;無塊,則是遇風冷作痛,宜服加減生化湯。川芎(一錢)、當歸(四錢)、黑薑(四分)、炙草(四分)、防風(七分)、吳萸(六分)、白蔻(五分)、桂枝...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下卷 不語第四十三
乃惡血停蓄於心,故心氣閉塞,舌強不語,用七珍散。人參,石菖蒲,川芎,生地(各一兩),辰砂(五分,研),防風(五錢),細辛(一錢),共為細末,用薄荷湯下一錢。因痰氣鬱結,閉口不語者,用好明礬一錢,水飛...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病可刺證第十三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卻與桂枝湯則愈。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為肝乘...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七 熱病至脈死日證第二十三
熱病,脈四至,三日死。脈四至者,平人一至,病人脈四至也。 熱病,脈五至,一日死。時一大至,半日死。忽忽悶亂者,死。 熱病,脈六至,半日死。忽急疾大至,有頃死。 《脈經》目錄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