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百證歌》
《傷寒百證歌》 傷寒著作五卷。宋·許叔微撰。 許氏將《傷寒論》中證候等內容編列100,用七言歌訣予以闡析,並引據古典醫籍詳予注釋,加深讀者對所論諸證的認識。 此非深研《傷寒論》精髓得其蘊義者...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 產後諸症治法 類傷寒二陽症第十
產後七日內,發熱頭痛惡寒,毋專論傷寒為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毋專論傷寒為少陽症,二症皆由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治者慎勿輕產後熱門,而用麻黃湯以治類太陽症;又勿用柴胡湯以治類少陽症。且產母脫血之...
2017-03-07 -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 產後諸症治法 類傷寒三陰症第十一
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專論為陽明症;口燥咽幹而渴,毋專論為少陰症;腹滿液幹,大便實,毋專論為太陰症;又汗出譫語便閉,毋專論為腸胃中燥糞宜下症。數症多由勞倦傷脾,運化稽遲,氣血枯槁,腸腑燥涸,乃虛症類...
2017-03-07 -
《脈經》脈經卷第九 平婦人病生死證第八
診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 診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 診婦人新生乳子,脈沉小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死。 診婦人疝、瘕、積、聚,脈弦急者,生...
2017-03-07 -
《濟陰綱目》積聚症瘕門 論婦人諸積形狀
準繩雲:《大全良方》分痃癖諸氣、疝瘕、八瘕、腹中瘀血、症痞、食症,凡七門。(外有腸覃石瘕疝瘕三症,亦當與此條參看) 痃者在腹內近臍左上,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故,故名...
2017-03-07 -
《濟陰綱目》積聚症瘕門 論婦人症痞
大全雲:婦人症痞,由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積於腹中,牢固不動,有可征驗,故名曰症。氣道壅塞,故名曰痞。得冷則發,冷入子髒則不孕,入胞絡則月水不通。 薛氏曰:前證若脾胃虛弱,用六君子加芎歸。若...
2017-03-07 -
《濟陰綱目》積聚症瘕門 論婦人癓瘕並屬血病
準繩雲:古方有五積六聚七症八瘕之名。五臟之氣積,名曰:積,故積有五。六府之氣聚,名曰:聚,故聚有六。雜病準繩,言之詳矣。(症瘕積聚並起於氣,故有氣積氣聚之說,然謂瘕屬血病者,氣聚而後血凝也,其來食...
2017-03-07 -
《濟陰綱目》胎前門(下) 傷寒
吳氏曰:凡妊娠傷寒,六經治例皆同,但要安胎為主,凡藥中有犯胎者,則不可用也,如藿香正氣散十味芎蘇散參蘇飲小柴胡湯之類。有半夏能犯胎,如用須去之,若痰多嘔逆必用之,以半夏曲則可,如無,沸湯泡七次,去皮...
2017-03-07 -
診婦人脈
婦人有經、孕、產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動和病變,有關這方面的脈診簡要敘述於下。 1、診月經脈 婦人左關、尺脈忽洪大於右手,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是月經將至。寸關脈調和而尺脈弱或細澀者,月經多不利。 婦...
2017-03-07 -
痛經的女人傷不起 經常痛經很厲害怎麼辦?
痛經的女人傷不起 經常痛經很厲害怎麼辦 輕微的痛經,可以通過熱水袋等方式進行緩解,而嚴重的痛經,常常伴隨噁心、嘔吐等情況,這時就要注意到醫院進行治療了。那麼,經常會痛經的女性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
2017-03-07 -
傷寒咽喉痛
傷寒咽喉痛 病證名系指傷寒過經不愈、邪毒上薰咽喉以致喉痛不利的病證。 《諸病源候論》卷七:“傷寒病過經而不愈,脈反沉遲,手足厥逆者; 此下部脈不至,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絡,毒氣上薰,故...
2017-03-07 -
傷寒頭痛
傷寒頭痛 病證名外感風寒表證所見頭痛。 《醫學六要·頭痛》:“傷寒頭痛,脈浮而緊,身形拘急,惡寒脊強,身熱。” 治宜疏寒解表,選用麻黃湯、羌活沖和湯等方。 參見風寒頭痛條。
2017-03-07 -
《通俗傷寒論》
傷寒、溫病著作,12卷,清·俞根初撰。 作者融合古今傷寒論著,結合臨證所得而撰,後經何秀山加按、何廉臣增訂、曹炳章補缺、徐榮齋整理,易名為《重訂通俗傷寒論》。 全書分傷寒要義、六經方藥、表裡...
2017-03-07 -
《傷寒雜病論》
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內容。 傷寒部分(即《傷寒論》),按該病起始為發熱的特徵,分成六種證候類型,即三陽(太陽、少陽、陽陰)、三陰(太陰、少陰、厥陰),三陽表示熱實,三陰表示寒虛。根據病邪...
2017-03-07 -
《敖氏傷寒金鏡錄》
元代敖氏著有《點點金》和《敖氏傷寒金鏡錄》,介紹傷寒病等的方法,內有12幅舌診圖,是舌診第一部專著(後經元代杜本增補24圖,合成36種病理舌象圖),圖文對照,較為直觀。 全書僅一卷,載集白苔舌、...
2017-03-07 -
辨證傷寒派學術特點
一、強調六經辨證之法可以識萬病 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六經辨證,以此指導立法處方,是辨證傷寒派的主要特點。他們強調《傷寒論》的六經決非為傷寒一病而設,而是分司諸病的提綱,傷寒當宗此六經,雜病亦當宗此六經...
2017-03-07 -
辨證傷寒派辨明《傷寒論》本意的程應旄
程應旄,字郊倩,清代康熙年間新安人,生卒年月不詳,著有《傷寒論後條辨》一書,以發揮方有執、喻嘉言未盡之學說。 《傷寒論》是部什麼性質的著作?這是程氏著力論證的首要問題。他認為,《傷寒論》不是治療傷...
2017-03-07 -
通俗傷寒派
通俗傷寒派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傳統流派之一,它形成於北宋,明清兩代有較大的發展。在學術上該流派主張遵循傳統,在《傷寒論》的基礎上吸收歷代各家臨床經驗,從而構築起外感熱病的辨證論治體系,由於該流派的學術見...
2017-03-07 -
通俗傷寒派的學術特點
一、以廣義傷寒為研究物件 傷寒的涵義有廣狹之分,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熱病的統稱,狹義的傷寒則是外感風寒所致的病症。通俗傷寒派以論廣義傷寒為主,例如朱肱的《類證活人書》除論狹義傷寒以外,尚論證了傷風、熱...
2017-03-07 -
通俗傷寒派重視傷寒夾證的戈維城
戈維城,字存橘,明代吳中名醫,著有《傷寒補天石》(1644年)一書,立論多宗陶節庵,在論述傷寒夾證方面較為詳細,《補天石》所論夾證有:勞力傷寒、夾食傷寒、夾氣傷寒、夾血傷寒、瘡瘍發熱傷寒、痧病傷寒...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