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綱證候關係之證候錯雜
(一)表裡同病 表證和裡證在同一時期出現,稱表裡同病。出現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外感病,由表證發展至兼見裡證;或外感病未愈,複傷于飲食勞倦等。一類是內傷病未愈而又感外邪。 表裡同病時,往往出現虛、實、...
2017-03-07 -
八鋼辯證之寒熱辨證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寒證與熱證反映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陰盛或陽虛的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的表現為熱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調經論》說:“陽虛則外寒,...
2017-03-07 -
【發熱不要急於降溫 還需辨別寒熱虛實】
發熱,也就是常說的發燒。健康人體溫一般為36℃~37℃。一般超過37℃即為發燒。現在流行一種趁勢,甚至成為一種常規,不論老人還是小兒,只要體溫超過正常,就服退熱藥,超過攝氏38度就要打退熱針,專家...
2017-03-07 -
水果分寒熱 養生選著吃
儘管初夏很多水果剛上市,卻已經有不少人吃出問題。從中醫營養角度來說,水果是分寒、熱的,如果自己的身體不適合吃寒性或熱性的水果,食用不當或吃得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那麼,究竟水果如...
2015-05-25 -
水果有寒熱之分
【導讀】儘管初夏很多水果剛上市,卻已經有不少人吃出問題。從中醫營養角度來說,水果有寒熱之分,如果自己的身體不適合吃寒性或熱性的水果,食用不當或吃得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下面就一起來看...
2015-04-08 -
根據體質吃水果 寒熱涼溫哪種水果適合你?
認識體質吃水果 “寒體質”的人,產熱能量降低,導致副交感神經興奮,代謝率下降,也由於體內產熱量減少,所以手足較冰冷,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即使炎炎夏日,進入冷氣房也會覺得不適,需要喝杯熱茶...
2013-04-02 -
體質分寒熱 如何區分寒性體質和熱性體質?
熱性體質:平時好動,怕熱,心理比較急,陰虛火旺型 寒性體質:性格溫和,怕冷,天冷四肢發冷,陽虛型 如果你有如下的體質特徵,則你的體質屬寒性。 [寒性特徵] ● 畏風、畏冷、手腳經常冰涼,易...
2012-03-31 -
飲食分寒熱,5點輕鬆辨別食物寒熱
俗話說“藥食同源”,食物同藥材一樣,也有溫陽補陰的功效,因此飲食時要分清食物的寒、熱性,體寒者多吃熱性食物,體熱者多吃寒性食物,保證身體的健康。那麼,哪些食物是偏寒,哪些偏熱,不同體質應該怎麼注意...
2017-03-08 -
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除寒熱益肺氣
導語:沙參的功效與作用。沙參,別名南沙參、泡參、泡沙參,能清熱養陰,潤肺止咳。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那沙參有哪些功效和作用。今天四季養生網小編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沙參的功效和作用...
2017-03-08 -
教你5個方法辨別食物的寒熱
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分,食物也有。一般情況下,可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境、地理位置、生長季節幾方面來辨其寒熱。 顏色偏綠,性偏寒;顏色偏紅,性偏溫。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
2011-11-04 -
寒熱
【寒熱】八綱中鑒別疾病屬性的兩個綱領。“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實質上寒熱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它們的具體症狀,可參閱“寒證”、“熱證”各條。辨別疾病的屬寒、屬熱,對確定治療有看重大的意義。治...
2017-03-10 -
寒熱往來,病劇
弟長男媳,年二十四歲,於丙寅年正月間寒熱往來,自因素畏服藥,故隱忍不肯言。至四月初,家人來迓弟,言兒媳病劇。回家視之,雖臥床不起,而瘦弱實難堪矣。診其脈,弦而浮數。細詢病情,言每逢午後先寒後熱,時而...
2017-03-10 -
中醫教你如何辨別寒熱食物
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分,食物也有。一般情況下,可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境、地理位置、生長季節幾方面來辨其寒熱。 顏色偏綠,性偏寒;顏色偏紅,性偏溫。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
2010-09-28 -
治小兒腹瀉選對食療 寒熱虛實要分清
小兒腹瀉,是夏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見於三歲以內的嬰幼兒。究其原因,多為外感風寒、暑濕熱邪,內傷飲食,加上脾胃虛弱,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水穀不化,清濁混雜,而引起瀉下。辨治小兒腹瀉,應根據患兒的臨床症狀...
2013-08-25 -
食物寒熱 中醫教你調節體溫
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分,食物也有。一般情況下,可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境、地理位置、生長季節幾方面來辨其寒熱。 根據顏色的不同:顏色偏綠,性偏寒;顏色偏紅,性偏溫。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
2010-10-14 -
小柴胡湯合玉屏風散治寒熱交作
案例:黃某,女,54歲,2011年03月17日初診。畏冷惡熱、自汗,病已3個月,伴口苦,時覺頭痛,失眠,疲乏,苔薄黃,脈細。有高血壓及冠心病病史。 辨證:少陽樞機不利。 治法:和解少陽,固表止汗。...
2017-03-10 -
治便血重在分清寒熱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即血自大便排出。至於所謂近血和遠血的出血部位,血從大腸或肛門來者為近血,血從胃或小腸來者為遠血。實際上,便血多為血和大便混雜而下,僅從下血和大便之先後遠近來辨其部位,並不十分...
2017-03-11 -
辨清中成藥寒熱巧護心
在眾多心腦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已成為最嚴重的“殺手”之一。而在冠心病的內科藥物治療中,中成藥在改善冠心病臨床症狀的方面的療效已得到廣泛認可,具有其他治療方法不可替代的優勢。目前,用於治療冠心病的中成...
2017-03-11 -
寒熱並用治高熱
韓某某,1歲,男。2009年3月12日初診。持續發熱四天,高熱,汗少,口幹欲飲,便幹,苔灰黃厚膩。西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一直以抗炎抗病毒輸液治療,多次服退燒藥,身熱不退。此當屬春溫夾濕,擬清熱化濕解...
2017-03-11 -
明辨虛實治寒熱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載於《素問·至真要大論》。“寒之而熱者”,指用苦寒泄熱法治熱證,病不愈反見熱者,是指腎陰(真陰)不足之虛熱,而非有餘之實熱;“取之陰”即治宜滋其腎陰(腎之真...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