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實熱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瀉黃散。 證候表現:薛氏雲:右腮色赤,飲冷。泄瀉。 病因病機:胃經實熱也。 處方:用瀉黃散(脾)。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七脾臟部(上)(集)·瀉(篇) 原文:薛氏雲:右腮色赤,飲...
2017-03-05 -
脾胃實熱型胬肉攀睛
治療方法:瀉脾除熱飲加減。方中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瀉熱通腑;車前子、茺蔚子瀉熱通滯;防風、桔梗疏風散邪,載藥上行。如體不虛者,用本方去黃芪,加玄參、夏枯草,以加強瀉熱散結之功。 證候表現:胬肉頭...
2017-03-05 -
傷寒兼裡熱證的形成原因及治療
傷寒兼裡熱證形成原因大致有二: 1、平素裡有蘊熱,外感風寒之後,毛孔緊閉,裡熱不得向外宣洩,郁閉於內。 2、傷寒表實,當汗失汗,衛陽被表寒閉鬱化熱,陽熱內擾。但不論哪種情況,在病理上均屬風寒之邪外...
2017-03-05 -
陰毒和陽毒不是寒證和熱證及區別
陰陽毒是一種以發斑、咽喉痛為主症的疾病。陰陽毒是陰毒和陽毒的總稱。陽毒的臨床表現是身上發斑,尤其是滿臉紅斑,形如綢緞花紋,咽喉疼痛,吐痰帶膿血。陰毒的主症是面目及肢體青紫,全身疼痛劇烈,咽喉痛。陰...
2017-03-05 -
實熱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症狀: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斷,色深紅,質稠,有血塊;口渴煩熱,小腹或少腹疼痛,腹部拒按,面紅目赤,渴喜冷飲,口苦咽幹,小便黃或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涼血,固沖止...
2017-03-06 -
藏醫把熱證分為哪幾個類
熱證的病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方面,多由於體內赤巴的機能紊亂,加上情緒方面的瞋怒所致。外因方面,主要是飲食失節,喜食和過食辛熱、酸性、鹹味食物,以及肉類、酒類、紅糖等,加上生活上過度勞累,劇烈...
2017-03-07 -
寒證和熱證鑒別要點
寒證和熱證鑒別要點:主要審查寒熱、渴否、二便、舌象、脈象。 鑒別項 寒 證 熱 證 寒熱 惡寒喜熱 惡熱喜冷 口渴 不渴 渴喜冷飲 面色 白 紅赤 四肢 冷 熱 二便 大便稀溏,小便清長 大便幹結,...
2017-03-07 -
什麼是膀胱濕熱證
【概念】膀胱濕熱證是指由於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所表現的以小便異常為主症的一類證候。在三焦辨證中屬下焦病證範疇。多因外感濕熱之邪,侵及膀胱,或飲食不節,滋生濕熱,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氣化功能失常所致...
2017-03-07 -
什麼是肝膽濕熱證
【概念】肝膽濕熱證是指由於濕熱蘊結肝膽,疏泄功能 失職所表現的證候。多因感受濕熱之邪,或嗜食肥甘,濕熱內生,或由脾胃納運失常,濕濁內生,土壅侮木,致使濕熱蘊阻肝膽所致。由於肝膽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證...
2017-03-07 -
什麼是腸道濕熱證
【概念】腸道濕熱證是指由於濕熱侵犯腸道,傳導失職,表現為以泄瀉下痢為主的證候。亦稱大腸濕熱證。在三焦辨證中屬下焦病證,多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濕熱邪,侵犯腸道,或飲食不潔,致使濕熱穢濁之邪蘊結腸道而成。...
2017-03-07 -
小腸實熱
【小腸實熱】指邪熱蘊於小腸的病變。主要症狀有心煩,耳鳴,咽痛、口瘡,小便赤澀、排尿刺痛或尿血、腹脹,苔黃,脈滑數。多見於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2017-03-08 -
實熱
【實熱】外邪入侵體內,化熱入裡,邪氣盛而正氣尚足,邪正相爭引起的發熱,表現為高熱,煩渴,大便秘結,舌苔黃。脈洪數或滑數等。多見於感染性熱病的高熱期。
2017-03-08 -
胃腸實熱型消渴(2型糖尿病)
症狀:脘腹脹滿,痞塞不適,大便秘結,口幹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齦出血,口渴喜冷飲,飲水量多,多食易饑,舌紅,邊有瘀斑,舌下絡脈青紫,苔黃,脈滑數。 治則治法:通腑泄熱。 中成藥:可選用牛黃清...
2017-03-08 -
營血實熱型閉經
治療方法:四物涼膈散。 證候表現:經閉,發熱咽燥,唇幹脈實者。 處方:四物涼膈散。 出處:《婦科玉尺》·卷一(卷)·月經(篇) 原文:經閉,發熱咽燥,唇幹脈實者,四物涼膈散。
2017-03-08 -
多喝水可改善實熱型便秘
有些人們認為,多喝水有助於排便,甚至還能改善便秘。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長或是想大便卻無法順暢排出來的一種病症,並不是每種便秘都可用喝水來改善,只有屬於實熱型的人才適合,虛寒型的人則不宜,反而...
2017-03-09 -
心熱證
證名因心經有熱而見面赤,絡脈血溢,煩躁,睡臥不寧,口舌生瘡的病症。《素問·痿論》:“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聖濟總錄》卷四十三:“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易以生熱,熱則血氣壅滯,故煩躁,寢臥不得...
2017-03-10 -
暑熱證_時病
【暑熱證】廣義指暑天一般熱證。狹義指小兒夏季熱(古稱“疰夏”)。嬰幼兒每逢夏季長時期發熱,或暮熱早涼,或暮熱早涼,伴有口渴、多尿、無汗或少汗等症狀。發病原因,多與嬰幼兒時期,陰氣未充,陽氣未盛,不能...
2017-03-10 -
腸結腹疼兼外感實熱
【病人基本資料】 沉陽張姓媼,年過六旬,腸結腹疼,兼心中發熱。 【病因】 素有肝氣病,因怒肝氣發動,恒至大便不通,必服瀉藥始通下。此次舊病復發而嘔吐不能受藥,是以病久不愈。 【證候】 胃下臍上似有實...
2017-03-10 -
藥膳防熱證介紹
即使已經立秋但天氣還是悶熱,所以現在還是防熱症為主,下面介紹四款藥膳有助於降暑、生津,讓你安心度過最後這段伏天。 清目降壓茶:夏枯草、桑葉、鉤藤各3克,菊花5克,山楂、枸杞子各10克、決明子6克、...
2017-03-10 -
防風通聖散治療熱證
防風通聖散方出自劉河間的《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原方:“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術、梔子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二...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