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肘癰病證簡述
肘癰發於肘圍繞,高腫焮熱赤紅疼,心肺稽留風邪火,勢小為癤大為癰。 (注)此證生於肘之圍繞,暴風高腫,焮熱,色紅,疼痛,由心肺風火之邪,稽留凝滯而成。形勢小者為癤毒,形勢大者為癰。初服荊防敗毒散汗之...
2017-03-04 -
蛇眼疔的病證與驗方
一、病證 初期: 1、主症:局限於指甲一側邊緣的近端處,輕微的紅腫疼痛。 2、治法:內治:一般不需要。外治:可敷金黃膏清熱消腫。 3、方藥:可用10%黃柏溶液濕敷。 成膿: 1、主症:2~3天成膿...
2017-03-04 -
託盤疔病證概述
託盤疔發生于手掌心勞宮穴處,腫形如託盤之狀,又名掌心毒。 疔瘡疾患之一。因疔在掌心,影響病者的手勢,常如託盤狀,故名。又稱“掌心毒”。是由心與心包絡二經火毒熾盛而生。疔小根深,腫痛劇烈,甚至可腐爛...
2017-03-04 -
足底疔病證簡介
足底生疔,初起如小瘡或小泡,根腳堅硬,四圍腫,或疼痛,或麻木,令人憎寒,頭痛發熱,或嘔吐噁心,煩躁悶亂。此由肥甘過度,不慎房酒,以致邪毒蘊結而成。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此之謂也。凡患此者,多有...
2017-03-04 -
嬰兒濕瘡病證概述
嬰兒濕瘡是發於1~2歲嬰兒的過敏性皮膚病。又稱奶癬。相當於西醫的嬰兒濕疹。其特點是:好發在頭面,重者可延及軀幹和四肢,患兒常有家族過敏史,多見於人工哺育的嬰兒。 病因病機 由於稟性不耐,脾胃運化失...
2017-03-04 -
紫白癲風病證簡述
紫白癜風,病名。見《外科正宗》。又名汗斑。以初起呈斑點狀,久而變大融合成片,顯紫色或灰白色,邊緣較清楚,可脫細屑,冬輕夏重為特徵。經劉純源中醫驗證此病多發於胸背、頸項、肩胛等處。常因臟腑積熱,感受...
2017-03-04 -
脫囊病證概述
脫囊之病名首見於《瘍科心得集》:“脫囊,起始寒熱交作,囊紅睾丸腫,皮膚濕裂,隔日即黑,間日腐穢,不數日間,其囊盡脫。” 脫囊指因肝經濕熱邪毒下注陰囊所致。以急起陰囊紅腫,繼而潰爛皮脫,睾丸外露甚至...
2017-03-04 -
臁瘡病證概述
臁瘡一般發生於小腿下1/3脛骨脊兩旁(臁部)肌膚之間的慢性潰瘍。明代《外科啟玄》稱之為褲口毒、裙邊瘡等。又因其患病後長年不斂,愈後每易復發而稱老爛腳,即現代醫學的小腿慢性潰瘍。多因濕熱下注,瘀血凝...
2017-03-04 -
內陷的病證論治及預防
一、內治法 1、火陷證主症見“診斷”。 辨證分析:火毒之邪熾盛,故見壯熱口渴,便秘尿黃;邪毒內陷入營,擾亂心神,故煩躁不安,神昏澹語;陰液不足,毒邪阻滯,則瘡口千枯無膿,悶熱劇痛,瘡色紫滯;由於正...
2017-03-04 -
暑癤病證概述
暑癤,病名。指夏季發生的化膿性癤腫。見《外科啟玄》卷七。亦名暑瘍、暑令瘍毒小癤。“夏日受暑熱而生,大者為毒,小者為癤。令人發熱作脹而痛,別無七惡之證。”治宜清熱解毒之法。方選清暑香薷飲,內加黃芩、...
2017-03-04 -
螻蛄癤病證簡介
螻蛄癤:病名。指皮膚所生癤瘡如螻蛄竄穴狀者。常見頭皮瘡瘍之一。見《外科大成》卷三。亦名曲蟮拱頭、螻蛄竄穴。該病因暑熱生癤失治所致。多發于小兒頭皮。症見初起為毛囊性丘疹,逐漸增大如黃豆至梅李大小之癤...
2017-03-04 -
顏面疔瘡病證概述
顏面疔瘡是指發生在顏面部、發病迅速、危險性較大的急性化膿性疾患。它包括現代醫學所稱顏面部疥和癰。此病如處理不當,易引起敗血症(相當於疔瘡走黃)。 本病臨床表現,初起顏面部皮膚上起一粟粒樣膿栓,自覺...
2017-03-04 -
蛇腹疔病證的簡述
蛇眼疔在甲旁生,甲後名為蛇背疔,蛀節疔生中節骨,蛇腹指內魚肚形,泥鰍疽生遍指腫,牽引肘臂熱焮疼,看生何指分經絡,總由臟腑火毒成。 (注)此證有五:如蛇眼疔生於指甲兩旁,形於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似...
2017-03-04 -
臀癰的病證論治
一、內治法 1、濕火蘊結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納食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因感受濕熱火毒之邪,蘊結于臀部,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故臀部紅腫熱痛;濕熱火毒蘊久...
2017-03-04 -
腦疽病證概述
腦疽,病名。出《集驗背疽方》。又名對口、對口發、對口瘡、對口疽、對口疔、對口癰、腦漯、落頭疽、項疽、項中疽、腦後發、腦癰、大疽;屬虛則又稱為腦爍。即指生於腦後髮際正中的有頭疽。多因膀胱經濕熱邪毒上...
2017-03-04 -
背疽病證簡述
背疽,泛指生於背部的有頭疽。有頭疽,是癰疽之發於體表而有粟米樣瘡頭者。因其所生部位及形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上、中、下搭手,上、中、下發背,對串肩搭手、蓮子發、肩疽、發背、蓮蓬發、體疽發、腰...
2017-03-04 -
膻中疽病證簡述
一、病因 膻中疽,病名。指疽之發於膻中穴者,亦名膻中發疽、膻中發。見《證治準繩·外科》卷三。該病多因臟腑不和,肝氣鬱結所致。症見患處腫塊初起如粟大小,色紫堅硬,逐漸焮紅腫痛,並見有憎寒壯熱等症。 ...
2017-03-04 -
少腹疽病證簡介
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皆屬任脈經。此三穴或一穴發腫,即為少腹疽。高腫紅活,疼痛牽背,易潰稠膿者易治;若漫腫堅硬,綿潰腐爛,膿稀如水者難治。凡遇此證初起,急用艾灸腫頂,...
2017-03-04 -
鎖肛痣的病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痰濁瘀結大便帶血,血色暗紅,或帶粘液,便次增多,肛門墜脹,裡急後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痰濁蘊於腸道而不散則發為腫塊;熱傷血絡則大便帶血,濕熱為患則血色暗紅;...
2017-03-04 -
鼠乳病證概述
鼠乳,病名。指生於皮膚之小疣贅。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因其狀如鼠乳,故而得名。其病多因風邪搏於肌膚,或因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所致。常發生於頸項及胸背等處。症見初起患處生出粟米大或綠豆大的半球狀隆...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