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最喜歡這6個時間點“出沒”
不久前,我們的童年回憶《西遊記》的導演因心臟病去世。可以說,心臟病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
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有1000多萬人死於心臟病發作,同時心臟病發作也是導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國有資料統計,在醫院之外心臟病發作的人,存活率大概只有6%。心臟病發作,你真的瞭解嗎?
6個時段警惕心臟病發作
暴飲暴食後
暴飲暴食後,為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腸轉移,供應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加重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臟負擔。此外,如果吃得太過油膩,攝入太多脂肪,還可能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從而促進血栓形成,引發心肌梗死。
建議:每餐七八分飽,控制肥肉、動物內臟等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的食物。如飽餐後經常出現胸悶、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適,應及時到醫院排查心臟問題。
用力排便時
用力排便時屏氣,腹壁肌和膈肌會強烈收縮,使腹壓升高,於是引起血壓驟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及嚴重心律失常,嚴重時可能造成猝死。
編輯推薦
那些方法對治療心臟病有好處
心臟病發作前有8個預警,你要注意啦
心臟病人可吃的十種常見食物
建議:即使大便乾燥難排,也不要過於用力,必要時可用開塞露應對。平時適當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果蔬和粗糧,多喝水、適量運動。
劇烈運動時
適當運動有助身心健康,但劇烈運動會迫使心臟馬力全開,每次收縮時多打出幾倍的血液到全身,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心率過快,心肌缺氧,甚至導致心臟病突發。
建議:快走、慢跑等較溫和的有氧運動,老年人和心臟不好者最好別參加競技性運動;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為宜;運動中出現胸悶、氣短等不適,應立即坐下休息。
壓力大、精神緊張時
心臟健康和心理、精神狀態聯繫密切。工作壓力大、心情緊張時,神經系統受到干擾,便會影響心臟的工作狀態。
一個健康人在精神緊張時,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現象;換成心臟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現胸口難受、突發心臟病等問題。
建議:人們應該學會釋放壓力,及時把煩惱、怨氣等不良因素發洩出來;心情緊張時,閉上雙眼,做深呼吸,有助放鬆身心。
每天早上6點至12點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早上心臟病發作風險比其他時間高40%。究其原因在於,早晨起床後,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生栓塞。
建議:晨起後動作最好輕柔、緩慢,還要及時補水。高血壓患者需遵醫囑,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壓。
每年11月到來年3月
國際多項研究發現,以季節來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且氣溫每下降10℃,心臟病發作風險就會上升7%。
原因在於,冬季人的生理機能反應比較遲緩,時常處於應激狀態,從而加大心臟負荷。加上室外溫差很大,外出時,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建議:外出時應該做好保暖,著重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即使回到溫暖的室內也不能急著脫掉衣帽,儘量減少血壓的波動。
編輯推薦
那些方法對治療心臟病有好處
心臟病發作前有8個預警,你要注意啦
心臟病人可吃的十種常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