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律失常的辯證分型論治
心律失常不僅是許多心臟疾病的共同表現,而且其他疾病也可導致。現代西醫對心律失常的分類繁多,原發性心律失常通常分為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顫動與撲動、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預激綜合征等。儘管西醫病種眾多,但
2017-03-11 6 -
調理沖任治囊腫
鄧某,女,36歲,結婚10年未孕,月經推後量少,伴少腹痛。于2010年到餘處求診,問及詳情,自訴:月經期少腹脹痛,素日小腹有下墜之感,帶下色白、量多,腰酸,小便頻數,形消體瘦,常感頭暈耳鳴,B超檢查,提示子宮偏小,左側附件卵巢囊腫5.2㎝
2017-03-11 8 -
慎用附子小議
當下有不少臨床醫生逢病必用附子,蔚然成風,遣方用附子量經常50~100克,甚至多達200、300克,用量之重著實令人咋舌。如此用藥縱使清人鄭欽安再世也自歎不如。這樣用藥不但有違中醫整體辨證論治的原則,而且對患者來說也很不負責任,有百害而無
2017-03-11 13 -
胃脘痛的中醫辨治
謹守病機、祛除病因、調暢氣機是陳寶貴教授治療胃脘痛的三個顯著特點,只有重建胃腸生理功能,患者方能諸症消失,且不易復發。 謹守病機 臨床遣方用藥,一直注重“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依病機不同採用“治胃八法”治療胃脘痛。肝氣鬱結者重用疏肝和胃,
2017-03-11 7 -
斑禿外治二法
斑禿是指頭皮部毛髮突然發生斑狀脫落的病症,中醫學稱為“頭風”,俗稱“鬼剃頭”,多因勞累過度,精神緊張,思慮煩惱造成。現將臨床常用兩種外治法介紹如下: 方法一 先在患處用無菌梅花針輕輕叩刺,再用艾條一根灸至局部出現紅暈為止,灸畢用鮮生薑來回
2017-03-11 6 -
活用烏梅治頭痛
劉某某,女,63歲。2011年4月2日初診。頭痛10年余,加重10日,緣於10日前勞累而發,頭痛如細筋牽引,唇面蒼白,心悸易慌,目眩,怔忡,舌淡,脈虛澀。食納不健,大便微澀,聽力不聰,數年間間斷服過多醫之藥,或有小效,斷藥又作痛。辨為血虛
2017-03-11 8 -
帶狀皰疹的浮針治療
李某,女,89歲。右肋灼熱刺痛8天來診。病初發熱,倦怠乏力,右肋皮膚潮紅,繼而出現簇集性栗粒大小丘疹,迅速發展成似綠豆大小水皰,皰液清亮,皰壁緊張,簇集成群,基底色紅,排列呈帶狀分佈。出現難以忍受的灼熱刺痛。坐臥不安,夜不能寐。經服鎮痛藥
2017-03-11 12 -
兩類中藥不宜白開水送服
有些清熱藥性味苦寒,若用水來服用,很可能傷害脾胃;有些滋補類的藥適合用淡鹽水來服。 清熱藥宜用米湯服米湯湯味香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性味甘平,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用米
2017-03-11 7 -
運用升麻皂刺之體會
《本草匯言》曰:“升麻……此升解之藥,故風可散,寒可驅,熱可清,瘡疹可透,下陷可舉,內伏可托,諸毒可拔。為瘡家聖藥。”在領會這段文字時,對“寒可驅,熱可清”句應加以分析,主要是指麻疹、癰疽初期階段有發熱、惡寒(或憎寒)的症狀而言,其本質仍
2017-03-11 17 -
夏季感冒用香薷
夏季感冒大多因受暑受濕、貪涼喜冷太過所致,中醫稱之為“暑濕感冒”。需要通過散寒清暑、解表化濕法治療,香薷正是對症良藥。香薷又稱香戎、蜜蜂草,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帶花全草。其味辛,性微溫,具有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之功效,適用於夏季
2017-03-11 8 -
針刺走罐治療痹證
痹證的發生主要是由於素體虛弱,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的內因基礎上又外感風、寒、濕、熱等邪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誘發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為臨床表現,且有漸進性及反復發作的特點的常見疾病。
2017-03-11 9 -
荔枝核治病驗方
治氣滯胃痛:荔枝核10克,木香10克,丁香10克,海螵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枳實10克,香附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連服2周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要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治疝
2017-03-11 10 -
活血養血減輕肩周炎症狀
肩周炎症狀的常見症狀是肩部疼痛、不適,有束縛感。尤其是夜間疼痛加重,個別患者痛得夜間不能入眠,嚴重時連日常生活中的端碗吃飯、穿衣伸袖都感到困難。中醫認為,肩周炎是與年老體衰,骨骼變弱、氣血不足以及感受風寒濕氣等,導致局部經脈不通、氣血凝滯
2017-03-11 5 -
夏季積極預防5種皮膚病
夏季陽光強烈,氣候炎熱,不但易誘發許多皮膚病,而且還易使原有的皮膚病加重,是皮膚病高發季節,所以夏季尤其應積極預防皮膚病,其中常見的有以下五大類:光感類皮膚病:這是人體對陽光發生強烈反應所致,多見於皮膚白皙的人,對光敏感的機體,或攝入敏感
2017-03-11 7 -
枳實與厚朴異同辨
《本經疏證》一書中對枳實與厚朴的異同作了清楚的鑒別,為研究《傷寒雜病論》和臨床用藥提供了借鑒。枳實向下 厚朴向表《傷寒雜病論》中用枳實之方十七,用厚朴之方十四,枳、樸聯用者八方,八方之中與大黃同用者六,不與大黃同用者僅二方,即枳實薤白桂枝
2017-03-11 5 -
你會上耳藥嗎
耳道給藥是腔道給藥的一種,其劑型有滴耳劑、洗耳劑、耳用散劑、耳栓、耳用滴丸等,不同劑型用藥方式是有區別的。上耳藥時,應將患者頭倒向一側,病耳在上,向後上方(兒童應向後下方)牽拉耳郭,使耳道拉直,以便於上藥。上藥前,最好先用消毒棉簽輕輕擦淨
2017-03-11 5 -
生脈散加味可治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悶、胸痛、頭暈眼花、氣短、動則汗出、口乾咽燥等症,符合中醫的氣陰兩虛證候。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一書中生脈散一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是治療氣陰兩虛的良劑。多年來,筆
2017-03-11 30 -
夏令咳嗽治驗
夏日炎炎,天之熱氣下逼,地之濕氣上騰,此時人之腠理疏鬆,時令咳嗽增多,其大致仍為風邪所傷,但多夾雜暑濕之氣。如暑風襲肺,壯熱無汗咳嗽,可用新加香薷飲,合前胡、桔梗、杏仁、桑葉。也可以豆豉易扁豆花,取其解表宣化之力,得汗熱退。殘餘之熱留戀,
2017-03-11 9 -
急汗熱服 緩汗溫服
王好古在《此事難知卷上·太陽六傳》中講到九味羌活湯的服法時說:“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這充分體現了易水學派臨證風格的細膩,不僅強調方藥的應用,對於與方藥相適應的將息之法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同樣是風寒濕證,有平素
2017-03-11 18 -
自擬方治帶狀皰疹
在臨床實踐中,用自擬方治療帶狀皰疹,療效滿意。方藥組成:龍膽草、珍珠母(先煎)、金銀花、柴胡、丹參、板藍根各20克,梔子、黃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黃6克(後下)。若發于顏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克;發於腹部
2017-03-11 5